近年来,西城街道解放社区以“八有”社区创建为抓手,坚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服务功能、丰富创建活动,积极打造文明社区“升级版”,连续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安徽省文明社区”称号。
硬件环境有颜值。解放社区以创建美丽家园为抓手,2016年以来,累计硬化社区道路20条,改造老旧小区1个,创建市级示范巷道6个,建设特色门楼3个,打造文化长廊20000多平方米,设置宣传图版1000多块。分类打造不同主题的法律宣传巷、传统文化巷、党员模范巷、身边好人巷、红色党史巷等专题文化巷道。社区图书室储存图书5000多册,增设家庭发展教育培训活动室150平方米及彩陶、剪纸培训体验室100平方米等文化活动阵地,社区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市旧城区改造后颜值最佳社区。
文明传播有阵地。社区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大学,设立党员之家,开设家庭发展课堂,依托妇女之家定期邀请专家对政策、法律、文化、音乐、养生、道德等进行分类授课。进一步拓展宣传形式,在线上,建立微信群5个、公众号1个,继续发挥社区先锋网、阳光村务网等网络平台阵地宣传作用。在线下,按照社区居民居住情况,统筹设置安装广播16个,网上网下集聚合力,把党的好声音、惠民好政策、文明好风尚、居民好事迹进行广泛传播。社区退休老教师义务编印《解放社区文明新风报》和宣传单,重点展示社区好人好事、文明创建故事、邻里互助典型,弘扬身边真善美,传播社会正能量,在社区居民身边建立传播文明新阵地。
文化传承有载体。设计建设徽派门楼、徽派墙壁的专题传统文化巷道,按照不同受众群体,结合皖北戏曲、剪纸、彩陶等传统工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政策法规等涉及巷道文化宣传内容。社区成立全市首家非遗文化传承体验室,开设社区剪纸班,免费开设社区传统乐器音乐培训室,让彩陶在培训和体验中传承,让剪纸走进居民家庭,成为广大群众居家装饰、喜事必备、人手能操作的传统文化产品。
先进典型有评树。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多年来,通过敲锣打鼓送模范、公开评议奖模范、走访摸排寻模范、推荐自荐评模范、演讲夸夸比模范等方式,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婿、好母亲、优秀志愿者、爱心人士、模范党员等身边模范典型的评选表彰,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他们学典型、做典型。
新风弘扬有队伍。发挥党员在移风易俗中的带头作用,社区党总支号召党员亮出身份,印制党员之家牌匾,张贴在党员家门口,红白喜事带头执行移风易俗新倡议,接受群众监督。按照《界首市关于开展“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四会一约”,组建“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对社区环境卫生、矛盾调解、安全巡查、信息摸排、评先评优等进行评议、指导和督促。成立“喜洋洋”社区文艺宣传演出队,不断培养积极分子,吸引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结合节日主题演出节目,以政策方针、身边道德模范、好人好事为素材,创作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每年受众达万余人次。
志愿服务有组织。社区现有省三星级志愿者广场1个,志愿者500多名,先后成立党员志愿队、巾帼志愿队、爱心志愿队等志愿服务组织。探索开展志愿者献爱心换积分,社区爱心银行将积分兑换为小礼品等方式,按照学习有积分、参与有积分、志愿有积分的模式管理各类志愿者,规范各类档案,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
“我们的节日”有活动。利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廉政茶话会、干群大联欢、慰问走访、干群团圆饭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开展重阳老人风采赛、老人文化节、送月饼等主题系列活动。志愿者活动以三月“学雷锋服务月”为重点向全年延伸,连续多年举办端午节猜谜语、送粽子、慰问空巢家庭、诗歌朗诵等系列活动,进一步突出节日主题,丰富群众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群众参与有平台。利用党员学习教育课堂、支部创业课堂、儿童家园课堂、家庭发展培训课堂、文艺团体爱好课堂、彩陶传承体验课堂、读书会、社区夜话、传统文化体验课堂等20多项活动,分为周版、半月版、月版、季度版、年度版,开展每期10个以上家庭参与,每月100个以上家庭参与的学习教育,对政策法律、健康知识和传统文化等进行宣传讲座、培训体验、交流座谈,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思想教育,在体验中不断陶冶情操,在交流中提升文明素质。
(冯大洋 代艳中 闫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