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临泉作为人口大县有着诸多思考。近年来,临泉县牢固树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意识,着力打造中原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姜子牙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了封神魔幻谷和钓鱼小镇;推进杂技艺术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了长官杂技小镇;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和新玩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临泉文化旅游产业按下了快进键,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党史教育以来,临泉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魏野畴纪念馆等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们来这里了解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红色旅游激发决胜小康精神动力
现年88岁的老党员韦连庆曾亲眼见证刘邓大军在韦寨活动,如今在纪念馆,只要有空他就会帮着讲解员给游客述说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在一次次的讲述与怀念中,那些鲜活而崇高的生命一次次归来,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源泉,也激发起更多人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刘邓大军以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并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成为人民解放军占领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泉县党史办主任王硕敏介绍。
为记录流传这段特殊历史,早在2013年6月,临泉县在韦寨镇投资兴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2015年8月30日新馆揭牌,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以时间为序,分为“转折前夜”、“千里跃进”、“挥师临泉”、“精神永驻”四大部分,运用雕塑、图片和声、光、电高科技等手段,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战略决策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作战方针为依据,再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转战淮西的恢弘气势和光辉历史。
除了打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临泉县还先后通过一系列挖掘整理工作,陆续修缮开放了魏野畴纪念馆、张蕴华烈士纪念馆,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优势,推出“红色足迹之旅”,并把教育培训和文创产品与红色旅游相结合,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临泉最大化地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文化教育,不断加大传播培育力度,成为推动临泉决胜全面小康的精神动力……
杂技特色带动产业蓬勃发展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临泉长官小镇的肘阁抬阁等杂技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获得满堂彩。临美杂技艺术团团长尹波顾不上休息,又忙着安排学员为长官镇一年一度的庙会排练新杂技。
“临泉民间杂技艺术,可谓源远流长。”尹波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临泉就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陶戏楼,该陶器共四层,其中第二层和第四层塑有杂伎俑。由此推断,当时在临泉大地上已出现了杂技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临泉大地上深厚的传统杂技底蕴被激发出来,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杂技、马戏、魔术习练热潮。近年来,临泉民间杂技发展迅猛,涌现出耿庄、韩杨寨、彭寨、彭小庙、韦小庄等一批远近闻名的杂技专业村。其中,韦寨镇韦小庄自然村35户、200余口人,组建了30余个杂技队,被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专业村”。据统计,临泉县有专业杂技表演团队近千支,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收入5亿多元,占据全省民营艺术表演的半壁江山。
为了挖掘当地杂技特色发展文旅产业,也给四处奔波的杂技人提供聚集交流和富民增收平台,2017年临泉县投资5.03亿元,建设长官杂技特色小镇。现在这里不仅有杂技剧场、杂技学校和杂技小院,而且每周五、周末固定推出各种杂技表演。
“长官小镇以临泉民间杂技表演为重点,融入红色文化、晋商文化、清真文化等元素,致力于打造看杂技、听戏曲、访古迹、品美食于一体的现代旅游小镇。”该镇副镇长程晓嫚告诉记者,现在每周的杂技表演不仅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多固定岗位和稳定收入来源,也带动了长官杂技小镇的人气和经济。
从事其他行业的群众,也有了不同收获。在这里开店销售粽子的老板唐巨广介绍,自己回乡创业近10年,之前一直给嘉兴企业做代加工,近几年为了打品牌,他几次尝试在商超、线上平台走货,但效果不好,最近慕名到杂技小镇开店。“没想到五一试运营,这里客流量不少,平均一天销售额2万多元,不少外地顾客还通过加微信预定了端午节的粽子。”唐巨广说起来一脸喜气。
为了更好探索民间杂技艺术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临泉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杂技学校建设、杂技精品创新、群众性杂技艺术活动、杂技团队建设和杂技设施更新进行支持,对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展演的节目及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的杂技节目,给予补贴和奖励。
此外,为了解决杂技人才短缺的难题,该县谋划把杂技学校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一系列针对扶持杂技产业的“组合拳”也将付诸实施,让更多杂技人回乡,助力临泉建设中原旅游目的地。
项目建设文旅融合奔小康
在刚刚落幕的2021(首届)安徽文旅线上推广大会上,十大新晋网红打卡地正式揭晓,临泉魔幻动物园和中环格林童话世界入选。
作为临泉县引进开发的第一个文旅项目——中环格林童话世界,成为皖豫边界的旅游热点、临泉的网红打卡之地。今年五一期间,精心打造了全新大型“奇幻漂流”项目,并推出蛋糕女郎巡游活动、机甲战士表演、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巡游、童话剧展演(灰姑娘)等精彩主题活动,接待游客量接连突破纪录,仅5月2日接待游客达1.4万人次。
和朋友家人去这里打卡的游客韦娜说,临泉魔幻动物园有世界各地珍稀动物200余种近5000只,很多可以近距离欣赏、多重互动体验,中环格林童话世界是一个欧陆风情主题乐园,两个景区在阜阳周边屈指可数,特别适合家人、朋友共同出游,大家喜欢是情理之中。
除深挖当地红色资源,立足杂技特色,这几年临泉县还强化“大抓产业项目、抓大产业项目”机制,制定了《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其中,2020年度实施建设文化旅游重点项目魔幻之都、古沈国历史文化园、长官杂技小镇、顺河老街、中环格林童话世界、丽丰城隍庙、垂钓小镇7个续建项目,总投资66.5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6.24亿元,截至12月底完成投资16.31亿元。
“当初选择落户临泉,也是看到这里的市场空白,看中这里能辐射200公里以内1000万人口。”中环格林童话世界相关负责人肖富伟告诉记者,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把书本里的梦幻场景装进缤纷生活;以互动式、情景式模拟导入,实现“文化与体验”融合让游客在游玩中深入参与童话里的故事;让小朋友们与文化、科技亲密接触,实现“文化与研学”融合,让他们体验寓教于乐的学习乐趣。
事实上,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的是人气,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我们公司有160多名员工,80%来自临泉县居民。”肖富伟告诉记者,加上景区内20多家商铺、第三方承包的保洁、园林管护、实习等岗位,他们至少带动了500多人就业,带动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临泉各景区丰富假日产品供给、创新花式玩法,假日接待人气旺盛;夜间旅游、乡村休闲、周边自驾需求高涨。假日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4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9.5%;实现旅游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316.7%,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实现双丰收。
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紧紧围绕A级旅游景区、星级农家乐创建及四级联建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丰富旅游新业态,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文化旅游需求,让小康底色更足成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