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阜阳籍的他,功勋卓著!
2021-08-31 09:34:49

他,乐于奉献,回馈社会报党恩徒步进军大西南,在喜马拉雅山下守护边疆。

被评为“一等人民功臣”二等学习模范等,参与修建青藏公路,多次向家乡捐款,事迹被收入《开国将士风云录》……

战时从戎卫国、手握钢枪,为前线运送药物,卸甲归来,热心助人,乐此不疲。

就是界首市93岁高龄的退役军人,牛世端。

走进牛世端老人位于界首的家,映入眼帘的是狭窄的空间,简朴的陈设。在客厅的桌子上,摆放着好几个装裱着老照片的相框,其中一张便是牛世端年轻时身穿军装的样子。

回首往事,军旅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浮现在老人脑海,他缓缓道来。

界首解放之初,形势刚刚稳定,军地急需大量知识分子。于是,以界首颍河南岸玉皇庙为院部,成立了“豫皖苏建国学院”。1948年,20岁的牛世端跟随父亲到界首城卖鸡蛋,路过建国学院时,被学生的训练英姿深深吸引。“如果能到部队,为祖国出一份力,那将是我一生最光荣的事情。”师范学校毕业的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建国学院。最终,经过层层选拔,他顺利成为学院学员,又学习了医药知识。同年,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牛世端随十八军医务专科南下。身为班长的他,因成绩优异成为第一个入党学生。随后,他跟随部队徒步进军大西南。牛世端回忆说,“从河南省走到贵阳全靠两条腿一直走到1950年,有时走路都能睡着。”

到达川藏地区后,牛世端任十八军卫生部药政科司药。负责全军药品、器械供应,要安全及时为前线运送药物。工作马虎不得,平时装卸的上百斤药物,都是他用瘦小的身体去扛。

1951年,牛世端跟随部队进军西藏驻守边防。没有路,就边走边修。没有食物,就吃雪。喜马拉雅山脚下,条件极端恶劣,没有营地,空气稀薄,食物不足。他们克服困难建立了岗巴独立营,雪水加青稞面就是他们的食物。

尽管条件艰苦,可牛世端在西藏坚守了8年。从1948年加入解放军到1964年转业,16年戎马生涯他也只回过两次家。

谈到自己付出的青春岁月他说,“我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奉献给祖国。”

数十载来,牛世端始终没有忘记当初参军、入党时的誓言,始终铭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西藏工作期间,牛世端每月工资仅有180银元。但在听说家乡掀起大生产热潮后,他独自前往邮局,向界首县砖集人民公社捐赠省吃俭用的1000银元,这相当于他半年的工资。

1961年,他每月工资不到100元,却为了支持家乡程灿寨公社发展生产,捐赠了1900元,这相当于他一年半的工资。

1995年,牛世端向长江洪灾灾民捐献500元。

2003年,他所在的王集镇郝王村修路,他又捐献了3000元。

2020年1月22日,他捐出了省吃俭用的2万元,和子孙一起带着米、面、油、糕点等礼品到王集镇郝王村慰问高龄老人、老退役军人、烈士遗属、智障患者等18户困难家庭,为他们送上春节的祝福和慰问金。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牛世端立即向界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捐款5000元,用于抗击疫情。

他说,“国家出现这么大的困难我岁数大了不能为国家出力只有捐点钱表达心意。”在他的感召下,儿子牛卫东也捐款1000元。

一次次的捐献,献出的不仅是钱,更是涓涓爱心。牛世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自己的子女要乐于奉献。“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准备缴纳2万元党费表达我的心意。”

他人有难,国家有需要,牛世端总会一次次慷慨解囊。但生活中,他却是十分节俭、清贫。

老伴比牛世端小一岁,他们1947年底结婚,相濡以沫已经70多年。1987年,老伴突发脑溢血后,一直瘫痪在床。由于子女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在部队,无暇照顾母亲,牛世端担起了照顾老伴的重担。30多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老伴的身体恢复得很好。生活虽有艰辛,牛世端却不愿意给党和国家添一点麻烦。曾经国家出台申领补助的政策,当时有人便劝说牛世端申请领取,却被他严词拒绝:“虽然我老伴瘫痪,但我生活可以自理,退休工资可以维持生活,领取补助不符合政策,我也不想给国家添负担。”

牛世端说“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现在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国家对我们照顾得很好,我们应该回馈社会,回馈国家。”


上一页:安徽界首:农民有了驻村“健康管理官”.. 下一页:【“皖美”安徽】界首:谷雨收清寒 义诊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