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巩固脱贫和防范返贫
2021-08-31 10:03:09

巩固脱贫和防范返贫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重要指示,聚焦受各种因素影响、收入尚不稳定的已脱贫户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外界帮扶和内生动力相统一,大力发展稳定增收产业、促进就业,千方百计增加脱贫户收入,全面兑现各类政策性补补贴,积极减少脱贫户费用支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与全县人民一道同步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县始终坚持习总书记的“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讲话精神,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坚持精准“扶贫”和防范“返贫”两手抓,瞄准“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加注重政策的持续性和延续性,建立健全防范返贫机制,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第一章 巩固脱贫成果

  2018年,颍上县按照上级要求,研究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坚持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政策保持相对稳定,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后,相关政策保持一段时间延续性的原则。明确了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脱贫不脱责任。同时研究出台了《确保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实施方案》、《颍上县脱贫攻坚后续帮扶计划和巩固提升方案》在巩固提升、防范返贫方面坚持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增收保障机制,为已脱贫户、一般户构建一体化防范返贫的保障机制。

  (一)摘帽不摘责任。为继续保持脱贫攻坚力度,扛起责任和担当,县委、县政府一如既往带头肩负起“县抓落实”政治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一把手”责任制,把主体责任、第一责任扛在肩上。2018年,通过贫困县退出指挥部及“一办九组”机构,始终坚持落实责任不松懈,做到主体责任到位、分工责任落地,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安居保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脱贫后续巩固提升工作。2020年,我县推进脱贫攻坚“131”挂牌督战工作机制,“1”是抽调66名精兵强将组建一支机动帮扶尖刀班进村入户,及时反馈问题,督促落实整改;“3”是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联系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组长,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联系村第一书记,县直定点帮扶单位班子成员担任驻村工作队第一队长;“1”是完善一套调度机制,第一组长每周对第一书记、第一队长进行调度,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每周听取第一组长和机动帮扶尖刀班总班长工作汇报。第一书记、第一队长组织全县16410名帮扶责任人通过入户和电话访谈实现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走访全覆盖。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开发局组织5个业务指导组开展业务指导,县机动帮扶尖刀班三个组对30个乡镇进行全覆盖督导。通过入户走访和业务督导,针对2020年脱贫户共制定帮扶计划15879条,户均帮扶措施8.84条,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摘帽不摘政策。2018年,我县出台“1+5+23+N”政策体系,继续加大脱贫攻坚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已脱贫户稳定增收。2019年紧盯脱贫攻坚重点内容,思考谋划我县2019年脱贫工作思路,在坚持现行标准的原则下,研究形成了“1+27”政策体系,“1”即《颍上县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27”即基层基础、产业、就业、健康、教育、社保兜底、危房改造、社会扶贫、“双包”等“十大工程”系列子方案,2020年出台《颍上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政策继续实施,确保政策延续性。2019年以来举办扶贫业务专题培训班41次,受训人次2.4万人次,用政策+举措武装干部头脑,坚定了全县上下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心和工作底气。

  (三)摘帽不摘帮扶。严格落实“因村派人精准”要求,机构改革完成后,我县及时调整帮扶单位,确保机构不减、人员不变、责任不松、靶心不移,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增强帮扶后劲。2018年,对全县238个有建档立卡任务的非贫困村增派扶贫工作队714人,实现全县316个有扶贫任务的村驻村工作力量全覆盖。2020年5月份新增派70名选派帮扶干部到2016年出列的3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保证全县78个贫困村选派帮扶干部每村不低于3人,进一步加强了选派工作力量。坚持把基层党建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抓农村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一抓双促”工程;坚持把最硬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战场,强化“四支队伍”管理,扎实抓好干部政策业务轮训,加大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组织、政治、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关爱,打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2020年6月全县集中开展“干部帮扶走访、巩固脱贫成果”活动,全面了解贫困户脱贫情况,宣讲扶贫政策,解决实际难题,化解矛盾纠纷,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四)摘帽不摘监管。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职能部门落实监督责任,强化对扶贫工作的动态监测。一是成立工作专班,2019年从县直单位抽调186人,组建15个贫困县高质量退出指导监督组,驻村开展地毯式摸排工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找准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确保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二是督促落实整改,深入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和各类检查督查考核评估问题反馈整改工作,确保整改无盲区、无死角。三是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全县2019年动态管理新识别贫困户32户141人,无返贫人口。

  第二章 防范返贫致贫

2019年4月,按照安徽省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通知》精神,共摸排确定边缘易致贫户1377户4494人,脱贫不稳定户199户678人。2020年3月,我县研究出台了《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方案》,4月出台了《颍上县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加强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工作方案》,摸排确定了2019年度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三类户”255户963人,逐户制定“一户一案”,进一步完善方法返贫致贫机制。

  (一)坚持帮扶走访。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对辖区内所有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两类户”进行全覆盖走访,明确1名镇村干部为边缘易致贫户的包保联系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走访,共为边缘易致贫户安排帮扶人851人,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落实救助帮扶。对“三类户”中2019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255户,在原有帮扶干部包保联系的基础上,新增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共255人包保的“双包保”制度,进一步加强帮扶力量,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

  (二)坚持动态管理。通过对一般农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定期走访摸排,2020年新增边缘易致贫户9户32人,自然变更增加75人,减少70人;脱贫不稳定户减少1户2人。通过入户核查、本人认可、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研究认定、乡镇审核和县级备案的程序,截至2020年9月底,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致贫返贫风险全部消除,实现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三)坚持救助帮扶。通过镇村干部、包保联系人逐户走访摸排,根据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家庭条件、致贫风险、发展意愿等落实救助帮扶措施。截至2020年9月,共为脱贫不稳定户制定帮扶计划1749条、边缘易致贫户制定帮扶计划6433条,现已全部实施到位。为255户“一户一案”户中共制定帮扶措施1830条,已全部落实。通过帮扶,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达标,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10146元,未发生致贫返贫现象。

  (四)坚持预警监测。通过定期走访,摸清“三类户”家庭变化情况、收入变化情况。扶贫局牵头,联合医保局、民政局、残联、教育局、住建局等部门建立监测联动机制,开展行业部门数据交换,每月定期比对,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及时预警,落实救助帮扶措施,特别是建立了医保扶贫跟踪监测和预警长效机制,对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的贫困人口和边缘易致贫户,由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户、实地核实,分析致贫返贫风险,加大帮扶力度,确保其家庭不因病致贫返贫。

(五)克服疫情灾情影响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汛情,颍上县笃定“不能因疫因灾降收入,要不降反升”的目标,全力以赴、加压推进,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打赢打好保卫战、联动战。

  首先,坚决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按照“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要求,全面落实“八个一律”“20条措施”,以“春季攻势”为具体抓手,出台39条扶持具体奖补政策,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抓紧抓实贫困群众务工就业,持续做好农畜产品产销对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问题整改、脱贫攻坚工作,3月底前已完成贫困劳动力就业、带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农产品滞销帮销、贫困户子女线上学习等方面因疫情造成的问题全部“清零”。

其次,着力克服洪涝灾害影响。为保下游安全,我县于2020年7月20日先后启用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三大行蓄洪区。全县受灾建档立卡贫困户10572户31654人,受灾面积42154亩,直接经济损失5058万元。面对汛情灾情,我县全力开展救灾补损和恢复重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有力、稳妥有序。经排查受灾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均未发现问题,无一例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因灾致贫返贫。研究出台了《关于着力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方案》,制定26条扶持政策,从金融、财税、保险、就业、产业等五个方面对开展防汛救灾和恢复生产,截至2020年9月底,受灾贫困户灾后恢复生产全面完成,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全部就业,实现无一人因灾致贫返贫目标,行蓄洪区贫困户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10447元,切实将洪涝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上一页:颍上县迪沟镇迪西社区“纪录小康工程”大事记 .. 下一页:颍上县迪沟镇迪东社区“纪录小康工程”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