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拓宽致富路——颍上县推进电商扶贫工作侧记 20201111
2021-08-31 11:01:17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沈云鹏 武万勇

让更多农产品走出乡村

  11月4日,刚结束第一波“双十一”狂欢,扶贫电商企业——颍上电子商务产业园的神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员工一边忙着打包发货,一边通过复盘优化服务,全力迎战第二波销售节点。
  “与以往消费不同,今年‘双十一’启动时间提前、促销时间延长,对我们电商企业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颍上县神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远介绍,尽管公司这次的销售额达到了50万元,但他们准备继续加强员工培训、线上推广等工作,争取实现更高销售额,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神农电商只是颍上县大力发展电商扶贫,让更多农产品走出乡村、让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好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颍上县在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基础上,一直在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实力不够强、电商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电商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稳固、电商发展相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上狠下功夫,紧抓落实,持续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颍上县累计电商经营主体289家,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达15家,年网络销售额超100万元的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达25家。行蓄洪区农业企业及合作社触网积极性显著提高,其中润河镇的红绿园家庭农场、南照镇的鑫泉米业有限公司电商发展势头较猛。

  农企向应用电商转型升级

  为推进电商发展,颍上县政府先后两次出台了《颍上县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并借助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通过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本地电商发展水平;为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颍上县培育了“御福缘”“颍思坊”“誉丰粉丝”等31个特色网销农村产品品牌,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省级著名商标,认定了34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4家;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溯源、农产品供应链等电商综合性服务,成功培育经营主体85家、孵化企业20家、质量溯源服务企业30家;开展系统学习座谈30次、免费开展电商人员培训250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积极推动农产品进城,先后推动本地农产品在合肥市场对接洽谈40多次;为22家企业提供农产品初加工、包装和仓储服务;成功通过引入的金融服务商孵化出了阜阳首家农业四板挂牌企业。
  为降低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帮助当地农产品上行,2020年5月9日下午,颍上县委副书记、县长窦灿辉走进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间,与知名网红合作,通过拼多多平台开展“直播带货”,为颍上优质农产品红薯粉丝、大米、红油面皮代言。半个小时,直播间共涌入80多万用户,新增粉丝4万多,用户下单量近1万单,销售红薯粉丝近20吨,销售额达20万元。爱心助农直播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激发了不少企业加入直播电商的浪潮。
  此外,颍上县还通过电商平台以及小程序等开展农产品网销,引导网点与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之间建立稳定的购销服务及利益联系机制;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专题培训,逐步实现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县级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我县初级农产品在农产品追溯、品牌、包装、初加工、电商等领域的应用能力,加快推动传统农产品企业向应用电商转型升级。”颍上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页:扶贫车间优先聘用贫困户 下一页:曹文志“立志”脱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