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颍泉区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2021-09-03 09:28:45

 

  颍泉区是阜阳市辖三区之一,区域面积641.3平方公里,辖4个镇、2个街道,124个村(社区),其中涉农村(居)109个;总人口74.2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97万人(2014年末农村人口62.14万人)。2012年3月被列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2014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40个、贫困户2.8万户、贫困人口6.8万人。从2014年至2018年,颍泉区分别脱贫11000人,12106人,11536人,16750人,11838人,出列40个贫困村。目前尚有3898人未脱贫,全区贫困发生率为0.6%。明确年度减贫计划,2019年计划脱贫1083户2324人,2020年计划脱贫774户1557人。

  2018年,我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贫困县高质量退出统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以“三大目标”为引领,聚焦关键指标抓脱贫攻坚

  紧紧围绕“10个贫困村出列、1.1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高质量退出”三大总体目标,按照“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要求,做到务实高效推进。

  (一)在户脱贫上。切实聚焦三大指标。一是聚焦“一条线”。在2018年拟脱贫户中,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以上的5347户11227人,占拟脱贫人数的94.84%。二是聚焦“两不愁”。拟脱贫户均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四季换季、日常换洗衣服有保障。三是聚焦“三保障”。2018年拟脱贫户中,今年实施危房改造1008户,补贴1516.2万元,做到应改尽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876户、在校学生1353人,资助175.1万元,均按照最高档次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因病致贫6734人,享受“351、180”等政策4.28万人次,报补3620万元,报补比达91.5%,做到应报尽报。

  (二)在村出列上。切实把握四大指标。一是把握贫困发生率。10个村贫困发生率均降至1.4%以下(最低的为宁老庄镇大田村,达0.27%)。二是把握村集体收入。10个村集体收入均超10万元(最高的为行流镇大庙村,达21.67万元)。三是把握特色产业发展。10个村均发展一项以上特色产业。四是把握公共服务改善。每村均有一个党群服务中心、一个村民文化广场、一所小学、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一个老年服务中心、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残疾人工作站、一个公共厕所,至少有一个小游园,村级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三)在区摘帽上。切实紧盯四大指标。一是紧盯“三率一度”。围绕“贫困发生率低于2%”,今年脱贫1.1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全面开展贫困人口漏评、错退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力争达到漏评率、错退率“两零”目标。对贫困户认真制定并严格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非贫困户打好政策补丁,积极化解涉贫信访事项,切实提高群众认可度。二是紧盯全部村出列。40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降至2%以下,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全部创建为特色种养业专业村,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三是紧盯“双基”达标。谋划实施农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226个,计划投资1.13亿元,在此基础上又提前启动一批项目,共实施391个项目,完成投资1.54亿元。按照序时进度,我区8类、19项指标全部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四是紧盯收入增幅。1—9月,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12元、增长10.1%,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全省增长9.6%)。

  二、以“九大工程”为路径,聚焦政策落实抓脱贫攻坚

按照“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求,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九大工程(我区没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坚持注重因地制宜、精准滴灌,推动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一)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一是抓好特色种养业扶贫。今年投入7310万元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2.27万个,惠及贫困户16043户。4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务工就业、土地入股等方式带动19570户贫困户。二是抓好光伏扶贫。今年1—11月,40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发电215.3万度,总收益21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5.3万元。1610个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发电490.2万度,总收益485.6万元,户均年增收3016元。三是抓好电商扶贫。建成2个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村级电商站点实现全覆盖。今年组织电商公益培训19场、进村普及培训36场,培训3319人,其中贫困户425人。今年新培育孵化农产品网销品牌13个,新增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125家,实现农产品网销额2.06亿元。四是抓好旅游扶贫。今年投资276万元实施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闻集镇葛桥村获批为国家3A级旅游村,新创建星级农家乐5家,累计达10家。举办草莓文化节、梨花节、纪念“四九”起义90周年、农民丰收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累计带动541名贫困人口脱贫。今年累计安排到户产业扶贫项目9类,投入资金4720万元,惠及20453户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85.17%;安排到村产业扶贫项目133个,投入资金3669万元,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二)深入推进就业脱贫。审核认定并授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159家,开发就业扶贫岗位2685个,已上岗2355名贫困人口,发放岗位补贴852万元。积极开发村级辅助性公益岗位,目前已上岗1932人。建成的44个扶贫车间,吸纳317名贫困户就业。今年技能脱贫培训1019人,发放技能脱贫培训补贴89.48万元,实现就业帮扶2166人。

  (三)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扶贫。着力补齐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道路方面,今年投资2.74亿元实施农村扶贫道路项目380个、总里程367.92公里。饮水安全方面,在2017年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基础上,今年投资2032.8万元改造提升水厂6处。电力方面,今年投资1.82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340个,已开工337个,其中竣工282个。信息化方面,在2016年完成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基础上,今年投资2460万元实施4G通讯基站项目41个,已全部完工。

  (四)深入推进健康脱贫。严格落实“351”、“180”政策,1—11月,“351”“180”报补15.95万人次,补偿1.49亿元,其中“351”实际补偿比为91.3%;“180”实际报补比97.1%。为减轻非贫困户、2014—2015年已脱贫户的患病就医经济负担,出台“1678”综合医疗保险再保障政策,防止因患重特大疾病致贫、返贫。截至目前,“1678”再补偿报补884人,金额667.1万元。今年对844名15种大病患者开展专项救治,对1803名农村贫困已婚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对45名贫困人口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向117名贫困人口6—24个月婴幼儿发放营养包。

  (五)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出台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施方案、“圆梦计划”教育扶贫实施办法,今年资助各级各类贫困学生6968人、992.2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1435人、215.4万元,发放358名贫困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93.7万元。投入1615万元改善58所贫困村学校基础办学条件。今年选派45名科技特派员,实施4个科技扶贫项目,直接吸纳41名贫困人口就业。

  (六)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大力推行“一自三合”模式,严格执行“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全面推广“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带动模式,2018年实际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188户、18567万元。

  (七)深入推进生态脱贫。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实现农村市场化保洁全覆盖,新绿化道路308公里、沿河绿化16.4公里。新选聘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104人、累计达126人,发放工资36.54万元。

  (八)深入推进社保兜底脱贫。2018年危房改造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25户、拨付补助资金3017.3万元。1—11月份贫困户中享受农村低保7619户、12149人,发放资金3687万元;贫困户中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820人,发放资金713.1万元;贫困户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403人,发放资金472.8万元;贫困户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894人、331.7万元。

  (九)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今年表彰“最美脱贫户”95人、“三美两优”扶贫干部68人、企业单位50家,98家爱心企业单位认捐认领项目资金1264.8万元。实施“金秋助学”系列捐助活动,实现2018年新录取本科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认真做好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注册贫困户2万多户、爱心人士1万余人。

上一页:颍泉区召开“2018年全区民生工程工作”主题新闻发.. 下一页:颍泉区召开“2017年颍泉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