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叫周维彬,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桃花村的一名贫困户。
不过那是以前,现在就连他自己也都不承认自己是贫困户了,因为他发了“羊”财,已经实实在在脱了贫。
老周是颍州区水利局负责帮扶的贫困户。2016年开始,区水利局分别委派两名同志驻村帮扶和入户帮扶,一晃就是4年。
初秋的一个上午,天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与负责入户帮扶老周的同事一起到老周家走访。一入村子,花团锦簇,屋舍俨然,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浩浩荡荡驶过10余辆婚车,原来他所在的村子里有一家当天办喜事,村子里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
而几年前,这个村子还是典型的贫困村,村庄环境差,垃圾遍地,道路毁损严重,甭说开车,就是步行都不方便。短短几年,如凤凰涅槃一般,桃花村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走进老周的院子,我问老周:“还有多少只羊啊?”
“存栏60只!”老周满面微笑地回答我。
我吃了一惊,要知道,4年前他家存栏的羊才4只。
蜕变,从4年前开始
4年前,老周嗜酒成性,在当地可是个名人。每天从早晨到晚上,一天三顿离不开酒,顿顿必喝。所以每次见到他,几乎都是满身酒气、醉醺醺、胡言乱语的状态。
我从2017年开始到桃花村扶贫,因为我帮扶的贫困户和同事帮扶的贫困户在一个方向,所以我们有时会结伴走访,于是就认识了老周。
“除了喝烂酒,旁的啥也不做!”第一次和同事去他家走访的时候,同事这样告诉我。事实也的确如此。
常年酗酒,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是村里人给老周贴的标签,这些劣习也让他家的生活变得日益拮据、甚至困难起来。
老周心里根深蒂固存着一种典型的懒汉思想。国家推行精准扶贫政策之后,老周认为好机会来了,以后自己能像其他贫困户一样,靠政府救济就能奔上小康了,所以多次到村里要求给予扶贫帮扶。
考虑到老周的年龄以及他家的实际情况,他本人自身的内生动力又不足,且常年酗酒身体不好,于是村里就给他申报了贫困户。但是在他如何能实现稳定脱贫的问题上,村里伤透了脑筋。
政府推行种养产业项目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之后,结合老周身体不好、不能从事种植业的实际情况,颍州区水利局一班人深入老周家,开展了多次的实地调研。
多年来好吃懒做的他,一开始拒绝从事种养项目。他要求把种养项目补助的资金直接打给他,至于他养什么,政府不要过问。
同事不厌其烦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次做不通做两次,两次做不通就做三次、四次、五次。正是帮扶责任人的细心、耐心,最终说服了他。老周终于答应从事养殖项目,靠自己的双手精准脱贫。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还真改变了老周,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老周的“养羊经”
靠产业扶持政策,村子里其他贫困户有养鸡养鸭子的,老周家领养了4只羊。
眼前4只活蹦乱跳的羊仔,让老周开始找到生活的方向。虽然老周还是喜欢饮酒,但是已经不再醉酒了。
“你不知道,当我第一次看到自己养的老蜚羊怀孕了以后,我就像自己怀孕了似的,心里很激动。我要养好它们。”
领养了羊后,他一改往日的吊儿郎当,和妻子一道开始四处去收集别人家丢弃的红芋秧子、玉米秸秆等,拉回到自己家的院子里储藏。院子里放不下,就一点点弄到楼顶堆放。这些就地取材的粗饲料,给他省去了很多的养殖成本。他只需要购买一些精饲料掺进去就行了。
不得不承认,老周是个头脑精明、有思想的人。
几年的养羊经历,他给自己总结出了三条“养羊经”:
一是只存栏成年“蜚羊”,也就是母羊。“蜚羊”可以育仔繁殖,在不用购买幼羊的情况下快速提高存栏量。而“结户羊”也就是公羊食量大,一旦成年之后养殖成本高,所以要当年出栏。
二是不卖羊羔,也就是未成年羊。用他的话说,卖羊羔虽然出栏快,但是由于太小,重量轻,所以单只羊的售价不多,收益也少。
三是不杀羊。老周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他的心里,自己养的羊就像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从来不宰杀任何一只自己饲养的羊。
也就是靠着他的这三条养羊经,他养的羊从最初4只,发展到第二年的十几只,进而发展到现在的60多只。老周养羊的规模逐年增大,收入逐年增加,产业实现了良性循环,给他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老周的院子在农村算是比较大的,四合院的结构,沿路楼房坐南朝北,用于住宿,而后院东、南、西三面的平房和钢架棚就全部用于养羊了。
走进了院子,我看到东侧的一间厢房里单独养着一只蜚羊。这是老周给怀孕或者刚产仔的蜚羊单独开的“包间”,门口3只幼羊卧在地上,有的在打盹,有的在咀嚼,一个个憨态可掬。于是我掏出手机,想拍几张照片。
老周的爱人看到了,走过来说,想拍照我给你把羊都喊出来,那拍着才好看呢。
说完,老周爱人就走到西侧的几间房子门前,一间间把门打开,然后就看到几十只羊潮水一般同时涌了出来,瞬间整个院子充满了羊,“咩咩咩”“哞哞哞”的叫声在院子里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只见老周,像一位将军一样,立在阳光下,立在他的“士兵”中间,挥动着左右手臂,指挥着,大声地命令着。而他的这些特殊的士兵们,竟似真的懂了他的指挥,三五个一堆,各自在自己的饲料盆里有序进食着。偶尔一两只幼羊调皮捣蛋,跳起来趴在成年羊身上往里挤。
老周的爱人则不停地往各个饲料盆里添加着饲料和水。
老周两口子与他们的这些羊,在秋日明媚的阳光下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让我忍不住不停地摁下快门键,留下一个个温暖动人的瞬间。
“羊气”起来的老周
“老周,现在的羊多少钱一斤啊?”看着老周两口子忙碌的身影,我边拍照,边问老周。
“20块钱一斤呢!”“那你准备卖多少只?”“等到冬天交九了,每只羊差不多就能长到60斤以上,到时候除了蜚羊全部卖了。”
“好卖吗?”“好卖,每年都不够卖的。”老周很自豪,也很快乐。说心里话,我在和老周对话的时候,很快就被他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快乐带动着,感染着,瞬间感到一种兴奋、愉悦的心情流淌到我的全身。
“那你今年收入不少啊。”我接着说。
“是呢,几万块钱吧,达到小康了。”
“其他贫困户养得怎么样?”“他们的几只羊,喂大了后当年就全卖了,结果到现在一只羊都没了。我不卖,都留下来发展壮大。他们吃的是政府供的一次性自来水,政府不给供了就没水吃了。我吃的可是井水,自己不停地往外冒泉水呢!”
老周的“自来水、井水”的比喻很贴切,也很生动,让我和同事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想起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
精准扶贫其实不单单依靠政府,贫困户自身的脱贫理念一样很重要。像老周这样知道增强自身内动力的贫困户,脱贫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老周,你这下一步有啥目标没?”我问他。
“今年到年底,争取存栏90只羊。”还没等老周回答,他的爱人抢先回答起来。
“我现在很知足,也很幸福。感谢党,感谢习总书记。前几天他来阜阳视察工作,可惜俺没见到。要是看到了,俺就给他鞠躬,感谢他给俺贫困户送来了这么好的政策。”老周爱人话音刚落,老周接着又说了起来。
“那你还喝酒不?”同事问了一句。“喝啊,日子好了更要喝,但是少喝。我要把身体保养好,才能享受今后的幸福生活啊。”他“哈哈哈”地笑着说。
老周两年前曾因患心脑血管疾病病了一场,他深知身体健康之于幸福的含义。
我忍不住认真看了一眼老周和他的羊们。他这几年的变化,我是见证了的,我惊讶于他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也欣喜着他的变化,更深深地感动于他的变化。
虽然他的变化,只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某个角落的一个微小的镜头,却是中国扶贫攻坚大计一个现实而又鲜活的写照,更是一个精彩而又动人的缩影。祝愿老周的生活越来越好!
(阜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