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王店孜乡石寨村五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2021-09-10 09:47:02

2013年以来,石寨村按照上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村的实际,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思路,以“扶人扶智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为理念,发扬“三干”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位的民生工程来落实,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原则,统领我村的扶贫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所改善。现将2013年以来的扶贫工作情况做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寨村位于“两河口”(草河、润河)的交汇处,是王店孜乡东大门,北临柴集镇,南靠田集镇,距离王店孜乡政府5公里,中有团结大沟、沈庄大滩、周桥大滩共计100亩,孕育了内涵厚重的“两河口”文化和传统特色风俗人情,境内沿草河边有八口连塘共计43.21亩水面;省道连接202的王张公路贯穿村东西境内;境内村级水泥路全面贯通,总计里程达71公里,交通网发达,出行便捷。石寨村共19个自然庄,878户,总人口3977人,耕地面积4441.79亩,劳动力2328人;党员85人。现有贫困144户423人,2014年度脱贫1户2人,2015年度脱贫1户5人,2016年度脱贫17户19人,2017年度脱贫30户63人,2018年度脱贫55户117人,2019年度脱贫36户91人,2020年脱贫户1户1人。截至2020年10月份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已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二、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全面完善脱贫攻坚扶贫信息档案。一是全面完善全国扶贫开发子系统信息,系统中出现的身份证号错误、姓名错误、家庭成员错漏等情况,给贫困群众的生活及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此,我村把系统中“错、漏、缺”等不精准信息整改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力争使我村扶贫开发系统中相关信息达到零错误。因此,第一时间录入扶贫主体、扶贫项目等信息;二是要完善全村贫困户档案,规范建设脱贫档案,以及动态调整后贫困户的档案。

(二)提高产业帮扶成效。结合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兼顾市场因素,合理调整产业供给。同时要做好服务工作,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实现贫困户发展产业有目标、有计划、有支撑、有销路、有保障。

(三)高度重视光伏扶贫。我村光伏电站3个,光伏收益户为112户,每年每户贫困户增收3000元左右。聘用贫困户为光伏管理员6人,光伏管理员月工资400元。

(四)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对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就业岗位类型,宣传返乡创业、就近就地就业的条件和政策,落实贫困户公益性岗位2名,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五)稳妥开展金融扶贫。贫困户发展需要的资金,金融扶贫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保障。在强化引导的情况下,进一步稳妥开展金融扶贫,引导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风险低、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经农商银行调查考核,需要进行金融扶持的全部落实扶持措施。

(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做到扶人扶智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落实“一对一”“面对面”的思想教育方式,进村入户,做好群众工作,激发群众主动脱贫意愿,消除贫困群众单纯依靠政府资助的“等靠要”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使贫困群众看到希望,提振脱贫信心和勇气,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政府主动帮扶、贫困群众实干的扶贫开发局面。

(七)巩固脱贫措施。不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边缘户,要加强落实联系人并全部录入安徽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救助帮扶措施。

三、政策落实成效。

产业扶贫:2016年以来共实施到户产业504次涉及补助资金118.3215万元(2016年29次,34.6万元、2017年140次涉及补助资金19.892万元、2018年144次涉及补助资金21.8205万元、2019年85次涉及资金17.143万元、2020年106次涉及资金24.866万);2019年县域结对帮扶为我村提供了10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入股阜南县盛源种养专业合作社保鲜库建设,保鲜库建设面积2700平方,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

危房改造:2016年完成危房改造2户,拨付资金2万元。

2017年完成危房改造16户,拨付资金20.8万元(其中新建8户,拨付资金16万;修缮8户,拨付资金4.8)。2018年完成危房改造5户,拨付资金8.6万元(其中新建4户,拨付资金8万,修缮1户,拨付资金0.6万元),居住环境条件改善45户,拨付资金8.6万元。2019年完成危房改造4户,拨付资金8万元;2020年完成危房改造1户,拨付资金2万元。

光伏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我村光伏电站3个,光伏收益户为112户,每年每户贫困户增收3000元左右。聘用贫困户为光伏管理员6人,光伏管理员月工资400元。

教育扶贫实施情况:石寨村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实施雨露计划和教育资助,2016年以来雨露计划共计申报41人,已享受教育资助12.3万元。解决了贫困户学生上学的问题无一因贫困辍学。

社保兜底:健康扶贫方面实施“351”“180”政策,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门诊、住院一站式结算”,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低保“提高保障标准,提升救助水平”从2013年的最低标准每人每月90元,现提标最低标准每人每月230元。

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2个,光伏管理员6人、保洁员4人、生态护林员2人。

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以来建设党群服务中心916平方,建设标准化小学和幼儿园各一座,现有学生460多名,建设村级卫生室200平方,装路灯228盏,建公厕四座,农户改厕273户,建设村级文化广场6处4800平方。2017年以来,贫困户到户自来水已全部安装到位。2018年疏通了几条大中沟,基本农田中增加滴管设施,新修了4条生产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金融扶贫:包括户贷自用(一自三合)和户贷企用(2016-2017年实施)。2016通过“户贷企用”模式为1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75万元,每户每年收益3500元;2017通过“户贷企用”模式为21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05万元,每户每年收益3500元,户上发展产业通过“户贷户用”模式发放小额信贷24万;2018年通过一自三合模式(“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为18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82万元。

社会扶贫情况:一是县域结对帮扶为我村提供了10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入股阜南县盛源种养专业合作社保鲜库建设,保鲜库建设面积2700平方,带动村集体收入共计6万元;二是我村社会扶贫网共计注册155名爱心人士,完成物质需求对接50个,完成资金需求对接150余元;三是县千人专班工作组多次来我村指导工作,而且按照县委县委的工作要求,在田间地头召开群众开座谈会,直面倾听和解决群众的心里诉求。

特色产业:石寨村特色产业发展以水产养殖,果树种植和中药种植为主,果树种植多为梨树种植,品种有翠玉、翠冠等,种植面积500余亩;鱼虾养殖400亩;石寨村将进一步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认真研读、利用上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大蔬果和中药种植特色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已经落实的农业特色产业1500亩艾草种植基地。目前艾草已经栽植完毕,未来将形成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艾草经济产业链,通过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农户积极参与到艾草种植项目的产业链中,让更多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从而实现把艾草产业作为调整种植产业、增加村级收入、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四、新冠疫情对脱贫摘帽影响及恢复情况

1、我村疫情防控情况:一是领导重视,全面防控。我村于1月22日(年28)开始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春节期间正常工作。二是加强包保,强化重管理点人群。我村无确诊人员。三是强化宣传,做好入口防范。新冠防控宣传方面开展了“五个一”:①每村宣传车和电动车小喇叭,逐庄进行宣传;②发放每个武汉地区返乡人员一封信;③向群众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一张告知书,还张贴到每个自然庄;④在武汉返乡人员门口张贴警示纸;⑤在乡宣传渠道发布了一系列疫情防控和健康科普知识。并设立7个防控卡点,15名乡村干部值班站岗。依法依规对过往车辆及人员实施疫情排查防控,对车辆进行消杀,对人员进行登记,确保不漏一人一车。

2、疫情防控恢复采取举措,即按照市委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四大增收行动:一是持续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增收行动。深入实施“四帮四促”,扎实推进稳岗就业,二郎村有序引导87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强就业信息服务,通过“智慧阜南”“阜南在线”等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招聘,发布最新用工信息,轻松实现指尖应聘,推动就业意愿和就业岗位精准对接。二是持续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增收行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缩短公示时间,优化工作流程。并在原奖补基础上提高20%。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脱贫不是终点,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脱贫摘帽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使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上一页:阜南县:王店孜乡刘郢村五年脱贫攻坚开展情况.. 下一页:阜南县:王店孜乡王店村五年脱贫攻坚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