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鹿城镇城西社区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1-09-10 10:10:43

城西社区根据《关于推进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以结对帮扶联系为重要抓手,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要求,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3年脱贫攻坚以来,城西社区基础设施、集体收入、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现将城西社区脱贫攻坚五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城西社区整体情况

城西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有效耕地面积约3000亩,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除个别农户种植蔬菜、大豆外,其他品种极少,小部分农户养猪、养鸡、养羊等,但不成规模。全社区共计13个自然庄2100户6881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525人,缺技术46户183人,缺劳力33户45人,因病53户150人,因残43户123人,因学5户17人,因灾1户7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户1人,截至目前已全部稳定脱贫。

二、脱贫攻坚主要工作

(一)“三精准”工作情况

(1)精准识别: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户177户828人,贫困发生率12.03%,通过2015年“回头看”,2016年精准核查月再次精准识别后,2016年我社区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93户702人,再通过平时走访,对户内多人、漏人现象建立自然变更台账,并及时上报,2017-2020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后,贫困户共182户526人。

(2)精准施策:2014年-2017年对每户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找准贫困户的重点、难点落实政策,逐一攻坚,确保脱贫质量。2018年-2020年城西社区对182户贫困户每户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在坚持因户因人施策的同时,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基本要求,并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逐一对接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扶贫政策,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大力发展生产,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3)精准帮扶:2014年以来,城西社区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并结合肥光小学教师,共同结对帮扶贫困户,每位帮扶人所包贫困户户数不超过5户,182户贫困户共有41人进行包保,其中镇、村干部25人,教师16人,要求每个帮扶人每月最少到户3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为帮扶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时更新记录扶贫手册,宣传扶贫相关政策。

(二)“三落实”工作情况

(1)责任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责任落实,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两委干部负责全社区的脱贫攻坚日常工作。2.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等情况,认真落实市扶贫办布置的每一项工作。3.及时传达镇每周一、周五的例会精神及镇扶贫专题会议精神,安排当前扶贫的各项工作。4.支部书记及全体帮扶干部每个月至少走访贫困户3次,同时按照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计划,对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

(2)政策落实

1.产业扶贫政策。2014年-2020年共申报到户产业430户次,申报奖补金75.1061万元,其中,享受养殖产业补贴103户次补贴金额28.209万元、享受种植产业补贴302户次补贴金额33.7271万元、享受运输产业产业补贴3户补贴资金1.8万元,享受林特产业补贴19户补贴资金10.89户,享受休闲农业补贴资金1户补贴资金0.48万元。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两座,光伏发电受益125户贫困户,2014-2020年累计拨付光伏奖补资金141.176313万元。

2.就业政策落实。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全社区共增贫困人口公益性岗位7个,其中为贫困户提供护林员及光伏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就业3人,保洁员4人。在家门口为他们解决了就业问题。贫困劳动力县内就业113人,县外市内就业3人,市外省内就业6人,省外就业44人。

3、金融扶贫政策。2014年-2020年共申报扶贫小额信贷77户,累计贷款资金38.5万元,其中参与企业分红76户,到目前为止,所有信贷户都及时还了贷款,没有一户逾期。自贷自用1户,于2021年6月到期。

4、社会关爱扶贫政策。定期组织慈善和关爱活动对养老院及独居老人进行看望慰问;并开展一系列的公益项目、公益活动关心关爱这些老人。

5、社会保障兜底政策。贫困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都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落实;贫困老龄人领取基本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A类低保每人每月455元,B类低保每人每月315元,C类低保每人每月210元,从2020年4月开始,A类495元,B类340元,C类230元。五保每人每月540元,从2020年7月开始,五保金每人每月651元。

6.健康脱贫:2016年以来贫困户享受351.180健康扶贫政策,每年帮助其代缴新农合个人负担全额费用。每年对所有在家贫困户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医生每月定期到户履行签约义务。对符合办理慢性病本的免费帮助办理慢性病本。

7.教育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自2014年以来享受幼儿园教育资助74人次,享受资金3.13万元,享受小学到高中教育资助333人次,享受资金16.4437万元,享受大学生补助及雨露计划33人次,享受资金9.9万元。

8.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城西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社区对面修建一座文化广场,2019年户户通修路主路7条,支路10条,共计7000余平,新建公厕两处,修建巷道道路3000平方。公共服务水平大大提升,如:对城西五小进行修建,配齐体育场、食堂、医务、师资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服务,并改名为肥光小学,2018年肥光小学正式招生。2020年9月对小杜庄沟塘清淤1000米;谷前路肩培土300米,并对两边进行绿化亮化。2020年城西社区卫生服务大楼建设及阜南二中新校区,目前正在施工中。

9.危房改造:至2014年以来,2017年实施危房改造26户,修缮18户,每户补助6000元,新建8户,每户补助20000元;2018年危房改造1户修缮,补助6000元,对7户贫困户居住条件进行改善,分为大修2户每户补助4000元,中修4户每户补助3000元,小修1户补助2000元;2019年实施危房改造4户,修缮4户,每户补助6000元。

(3)工作落实

1、全面完成四季攻势工作、贫困人口分类工作、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全面排查和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积极开展每年的雨露计划申报工作、贫困户产业申报工作、贫困户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对贫困户应该享受的政策一个不落,对贫困户人口动态管理做到精准不出遗漏。

3、对各级检查、巡查整改反馈的问题积极整改,开会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在时间节点内对问题进行整改销号。

(三)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2018年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城西社区是集体收入只有2.6万元的空壳村,通过社区两委干部想群众之所想,问计于民,寻求致富良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闲散土地资源优势,立足村子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的优势,社区两委决定将闲置土地进行利用,来带动社区集体经济。在社区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支持下,城西社区2019年村集体收入约28万元。其中王元烧烤城每年16万元,结合扫黑除恶、三资清理工作,被占用鱼塘、被占用五保户耕地、淮河西路占地被依法收回对外承包年收入约4.5万元,大杜庄废品收购市场土地租赁费2019年收入7.5万元。到2020年,在后贾建设烧烤城,年收入32.45万元;大杜庄废品收购市场土地租赁费45.7263万元;鱼塘租赁收入0.6万元,杨庄闲置土地对外租赁收入1.5万元;粮食大院土地对外租赁收入4万元,后贾土地对外租赁0.675万元;谷前土地对外租赁3万元;谷后教堂租赁2万元;骆庄土地租赁3万元。2020年累计集体收入达到92.9513万元。

三、经验做法

结合文明创建,利用每周六的志愿者活动和每月一次的清洁文明户评选活动,一方面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召开农民夜校和每星期到庄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既想群众宣传国家政策,又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根据户上实际情况实施帮扶措施,到户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县委、镇委镇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深深感受到,“精准扶贫”是搞好全局工作促进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干部作风、推进固本强基的务实之策。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突出精准扶贫,实现率先发展、率先脱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民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帮扶干部切实深入帮扶村户,及时准确掌握帮扶户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帮助村组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选准致富产业、制定增收措施,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积极为帮扶户出点子、谋思路、讲政策、送信息、引资金,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和困难。帮扶户增收致富信心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干部为民富民服务意识显著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力度不断加大。

(2)促进乡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把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行动与帮扶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现状,抓住政策机遇,为乡村谋划发展的主动性、责任感明显增强。结合帮扶村实际,帮扶单位主动协助镇村协调争取项目,发展产业,帮助实施了农村道路、环保、危房改造等项目。坚持以落实改善民生,促农增收为目标,全力攻坚协调,集中分工落实,重点在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下工夫,确保了帮扶成果、帮扶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帮扶干部深入村组开展惠农政策、种养殖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宣讲,有效提高了群众政策法规的知晓率。通过开展听民声、访民意、集民智、理民事、解民忧、暖民心的走访活动,积极协调化解纠纷,维护当地稳定,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化矛盾于萌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与群众的感情不断加深,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下一步打算:所有帮扶责任人扎实开展逢“6”扶贫日到贫困户家中认真开展走访,全面补齐短板,实时关注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确保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扶贫政策宣传,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和脱贫后续巩固措施,让群众知晓政策、监督落实。二是准确填写各项数据,要核对贫困户基本信息,准确填报各项数据,确保贫困户实际情况、纸质档案和国网系统三对照三一致。

(二)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地。一是将扶贫措施精准到户,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教育资助、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扶贫措施对号入座,精准落实到户到人。二是将普惠政策准确落实,要准确掌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将残疾补贴、养老保险金等普惠政策全面落实。三是将享受政策整理归类,要将贫困家庭享受到的政策进行梳理和归类,通过清单式罗列、面对面讲解,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对帮扶干部的满意度。

(三)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责任。要夯实帮扶责任人包保责任,帮扶责任人要坚持因户因人施策、分类综合施策、扶智与扶志并重,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议:要减少各类检查、督查、督导、暗访、考核、评估次数,不要为了检查而检查,不要为了考核而考核;要减少各类会议次数,不要为了开会而开会,不要以会议落实会议精神;要减少各类数据、信息、报表的统计、上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腾出时间和精力,一门心思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多数贫困户有2020年脱贫后不再享受扶贫政策的顾虑,建议上级政策继续对脱贫户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存在贫困户家居环境及村庄死角卫生差,需要进一步整治。需要获得资金支持,聘请保洁员、工人对劳动弱贫困家庭的人居环境和村庄死角卫生进行整治。

上一页:阜南县:鹿城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下一页:阜南县:鹿城镇刘楼村驻村工作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