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王家坝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决策部署,按照阜南县委、王家坝镇党委工作安排,在帮扶单位市委办公室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阜南县“扶人扶志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扶贫理念,紧密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群众增产增收、‘双基’健全提升、村容村貌美化、特色产业兴旺”等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了各项脱贫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现将近年来我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贫困状况和总体成效
王家坝村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蒙洼蓄洪库上游,是两省(皖、豫)三县(淮滨、固始、阜南)三河(淮河、洪河、白鹭河)交汇处,闻名遐迩的王家坝闸坐落其境内。全村有10个村民组,818户4333人,党员56人,土地总面积3692亩,其中库内2528亩,库外1164亩。2013年,全村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656人,贫困发生率15.14%,为蒙洼地区13个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仅2800元左右,除小麦水稻等传统种植业外无其他特色主导产业支撑,村部、小学、卫生室、公共道路、供水水塔等“双基”设施年久失修,村内六个庄台人居环境脏乱不堪,旱厕、禽畜圈舍等遍布四周,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
自2013年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下,王家坝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响应号召,齐心协力,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与此同时,中共阜阳市委办公室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开始与王家坝村进行结对定点帮扶,并先后选派了两批选派帮扶干部到村驻村帮扶。八年来,王家坝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团结奋进,大力推动“十大工程”落地见效,千方百计引进扶贫资金项目,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村出列、户脱贫”的既定目标任务。其中,2016年该村贫困发生率顺利降到1.68%,并于当年出列;2020年最后一批未脱户5户19人成功实现脱贫清零;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2800元提高至114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0元增长到53.72万元;培育了以黑斑蛙养殖、稻虾立体综合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箱包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和以王家坝湿地公园、临淮阁农家乐等为主的旅游服务业;新建了公共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改扩建了村小学、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不断健全村两委班子结构,自2013年起先后选拔7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工作,2018年顺利实现村两委换届选举,引进本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王玉明同志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吸收本村优秀退役党员士官和党员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和文化水平均得到了很大优化,极大地推动了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不断强化政治引领,2013年以来,先后组织本村党员开展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等,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组建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按时足额收缴党费,申报并顺利通过全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对违反党纪的4名党员群众给予开除党籍、党内警告等处分;
(二)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方面。一是全面完成本村所有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其中2014年脱贫18户82人、2015年脱贫27户103人、2016年脱贫93户351人、2017年脱贫5户23人、2018年脱贫10户34人、2019年脱贫5户15人、2020年完成最后一批5户19人的脱贫清零任务;二是全面完成贫困村出列任务,2016年,本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68%,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双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确认完成村出列任务;三是全力以赴配合做好2020年阜南县“脱贫摘帽”验收和2018年、2020年市委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和“回头看”工作,配合颍东区派入普查工作组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普查任务等;四是全面推动就业、产业、教育等“十大工程”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见效,2013年以来共实施到户产业项目303个、投入83.45万元,建设户用光伏电站116个,发放小额信贷115户188.3万元,教育资助917人次57.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08个,危房改造29户,易地扶贫搬迁1户,认真落实健康扶贫和社保兜底政策等。五是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省市县各级督导等各类反馈问题清单,主动认领、举一反三、严格整改,共排查和认领各类问题134项,制定147条整改任务,明确专人专班,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制定整改任务清单,并适时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动态更新,着力提升问题整改成效;六是按照市委脱贫攻坚“33111”年度重点任务要求,对我村14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逐户结合实际制定“一户一案”,及时核查核算人均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情况,通过新增低保、教育资助、发展产业、医疗救助等方式落实帮扶政策,稳定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三)健全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方面。一是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以来,结合庄台建设提升和环境整治工作,共新建公共文化广场3座,污水处理站3座,太阳能路灯400余盏,环保公厕22座,铺设污水管网1860米,清淤沟塘24口,硬化道路32公里等,对6个庄台实施“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净化”即“五化”提升工程等;二是努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在帮扶单位和上级财政的支持下,先后改建了村部、小学、卫生室等原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了农家书屋、残疾人工作站、养老服务站、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自来水、网络、广播等也已实现庄台全覆盖;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美丽乡村水平,为每个庄台配备保洁员,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庄台”和“王家坝好人”评选,破除陈规陋习,创建善美、向上、纯朴、清洁、文明的良好乡风。
(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方面。一是引导传统种植业转型发展,借助产业扶贫奖补政策等,推动以小麦、水稻为代表的传统种植业向以猫爪草、毛豆为代表的特色经济种植业转变。目前,本村猫爪草种植面积约500亩,毛豆种植面积约2000亩,顺利通过县特色种养产业达标村验收;二是鼓励致富发展能手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和加工业,2013年以来,先后鼓励5名致富发展能手开创黑斑蛙养殖、稻虾养殖、箱包加工等产业。目前,本村特色水产养殖规模约300亩,扶贫车间箱包加工厂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三是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2016年起先后配合创建王家坝湿地公园、推动创办临淮阁家庭式农家乐等,2020年申报并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村,创建阜南县王家坝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谋划建设阜南县特色农产品展销和王家坝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等,努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品牌。
(五)持续推动户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一是贫困群众增收显著,2013年以来,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消费扶贫、社保兜底等帮扶政策优势,推动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2800元左右提高至11400元左右,年均增幅26.85%;二是充分利用帮扶单位援助资金和上级财政专项资金作用,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2013年以来,共建设2座380KW村级光伏电站,先后利用7批195.2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与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股合作经营,将77.5亩村集体水面进行发包承租等,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由0元增长至53.72万元,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六)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扶贫工作合力方面。一是定点结对帮扶单位阜阳市委办公室大力支持本村扶贫工作,2013年以来先后选派2批4名优秀选派帮扶干部到村挂职,组织20名中层以上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20户贫困户,累计从办公经费中拿出59.18万元捐助帮扶村用于办公条件改善、扶困助学等,通过消费扶贫采购贫困村特色农产品3万余元,协调社会爱心企业捐赠3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2013年以来先后协调省青年联合会、阜阳联通、舍得酒业、华安证券等捐赠爱心款物20余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改善社会治理水平等。
(七)全力克服疫情汛情影响方面。2013年以来,尤其是2020年,面对疫情和汛情影响,深入实施“四大增收行动”“二十条举措”等,一是入户走访开展“三送三问”工作,帮助滞留劳动力尽快返岗就业,另开发防疫消杀、巡堤查险等临时公益岗位84个639人次;二是将因疫因灾受困的9户22人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累计发放救灾物资近4000件次,为33户受灾群众申报临时救助;三是迅速开展补种改种,共组织补种农作物1057.2亩,其中帮助111户贫困户补种改种萝卜、荞麦等257.9亩;四是大力解决滞销农产品销售问题,累计帮助受灾群众销售滞销大葱、萝卜等农产品近130吨;五是全力推动扶贫车间和扶贫项目尽快复工复产,对因灾受损的基础公共设施和群众财产损失情况全面统计、及时止损等。通过各项扶助政策,不仅使群众收入不降反增,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因疫因灾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
三、特色经验做法
近年来,为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充分发挥濛洼地区的自然优势,助力本地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我村主要有以下两点做法:一是组建农民文化艺术队,充分发挥退休村干部的余热和号召力,采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脱贫攻坚、庄台环境建设、村规民约、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等政策和知识,通过农民演员自编自演的节目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更好地提高了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二是利用濛洼蓄洪区的湿地优势大做水文章,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利用淮河防汛的时间规律,巧打蓄洪、养殖时间差,大力发展黑斑蛙、稻虾综养等特色水产养殖,推动适应性现代农业发展,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而且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四、下步打算和建议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关于扶贫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精神等,按季度制定学习计划,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抓好问题整改。按照“354+N+X”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及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省市县各类专项督导调研、市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等反馈问题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整改。进一步丰富整改成果,对认领的整改任务,适时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已完成整改的,按整改工作要求长期坚持,杜绝问题反弹。
(三)抓住焦点不放松,稳步推进市委重要决策部署全面落地见效。在全面完成市委脱贫攻坚“33111”年度重点任务的基础上,持续对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实施动态监测,定期组织入户走访,帮助“三类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一户一案”措施,全力确保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三类户”高质量脱贫、不返贫、不发生新的致贫。
(四)积极主动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四大增收行动”,研究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持续推动帮扶村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富裕。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胜利之后,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王家坝村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过渡期,打好起步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自觉,坚决克服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