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好乡村振兴的界首之路
2021-08-25 15:51:22

  乡村振兴对于界首,不是口号,不是运动,更不是被动的当成考核任务,而是立足自身,打开视野,尊重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乡村振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把经济规律和奋斗目标结合的战略要求,所以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在建设、发展、治理上下功夫,要为战略目标实现而奋斗,而不是当成农业农村局业务工作来抓,也不是下意识地陷入集镇、农村的地理边界和思维边界,更不是狭隘的所谓指导农民搞农业结构调整。明确了认识,规避了误区,还要正视界首面临的发展阶段,依然处于城镇化率上升的阶段,依然处于农村人口外流的时期,依然是工业经济占主导并须长期坚持,这就决定了在本市范围内,农村人口依然要大量进城,乡村振兴的时机依然未成熟,仅在农业经济上做文章显然有悖主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对668平方公里的全域统筹建设、发展、治理。在这个阶段,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对“全域振兴城乡融合”的理念就要进一步坚定,就要有更深入的认识,是理念,也是目标。目标要实现,还是要走好界首自己的路,这个路,就是六个全市域的建设之路,界首即高新区的发展之路,县域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


  六个全市域的建设之路。就是构建668平方公里的六个全市域的国土空间格局,比如放在一张图上,哪是路,哪是水,哪是林,哪是生活区,哪是园区,一目了然。六个全市域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建设目标,也是建设路径。建设之路是明确的,倒逼着我们必须拆字当头,拆出空间来,拆出集中生活区建设的空间,拆出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也拆出农业集中连片发展的空间。集中安置区的建设,已经开始启动了,农民住进去后,有怎样的生活品质,节约多少土地资源,能为农业、工业发展腾出多少空间,大家都有感受了。拆字当头,就拿貌似关联不太紧密的农业产业方面来说,现有的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农业创业园,在创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待创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都急需连片的空间规模,被割裂被隔阻的空间是严重制约的,只有打通空间障碍,才能构筑农业园区的格局,建好农业园区的平台,农业才能解开束缚,有空间、有活力、有质量地发展起来。


  界首即高新区的发展之路。界首即高新区,需要的是全域要有高新区风貌,要有园区建设的空间,要有产业体系支撑。风貌从哪来,建设,4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的增长边界,220平方公里的城市控制区,以市级标准建设的光武、泉阳。园区建设空间从哪来,先拆,拆出北部新城的空间,拆出现有园区扩展的空间,各乡镇园区落地的空间,包括农业园区的空间。产业体系怎么构建,一是坚持,坚持全市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做强,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坚持企业自主研发、科技创新,让企业有过硬的科技自主权和行业话语权。二是结合,乡镇的园区要紧密对接高新区,考虑对现有一园四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考虑与自身主导产业结合,在全市层面,既让产业层级明晰,也让产业板块凸出。三是深化,深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体系内项目间的关联性、收益性、科学性。比如近期要构建全域振兴、城乡融合的项目体系,做为国家级高新区拓展空间、强化产业支撑的北部新城项目、职教园区项目,为传统农业根本改观搭建农业园区平台,建立农业项目科研、生产、升级产业体系的沙南产业走廊、国家级农业产业园项目,既深化了产业体系,又让体系内的项目紧密关联,更趋融合。


  县域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治理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服务于建设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就乡村振兴来说,就是服务于全域振兴、城乡融合的战略目标不发生偏移。目标明确了,建设、发展的路径明确了,要找的就是方法,方法就是坚持用好规划、项目、预算、政策四大核心工具,这四大工具,既是县域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之一,也是走好乡村振兴界首之路的具体有效方法。换个角度来说,治理创新之路,服务于建设和发展。四大工具怎么用,直接些说,通过规划,让乡村振兴的方向和目标更明晰,更有质量;通过项目,让建设和发展有抓手、有支撑;通过预算,搞明白钱从哪来,怎么花;尤其注重悟透上级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级政策,创造性贯彻落实宏观战略要求,坚定走好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治理的界首之路。


  (马玛)


上一页:“四送一服”助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下一页:精准扶贫发力 贫困村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