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界首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了以户区为载体、“十户”为单元、户长(楼长)为纽带的“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联合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四会”、志愿服务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其中。随着合力共为的队伍不断壮大,成功构建了党建引领、干群同心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华丽转变。
党建引领,谱写基层治理“主旋律”
暑期来临,东城街道刘黄社区组织辖区共建单位市卫健委开展“关爱环卫工人,致敬最美劳动者”活动,为辖区环卫工人发放防暑降温慰问品、安排健康体检、组织卫生保健知识宣讲,感谢“城市美容师”的辛勤付出。
刘黄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轴心”作用,与辖区8家单位建立了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心、困难联帮、区域联治、资源共享的“五联一共”大党建工作机制。社区还推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物业公司等加入党建“朋友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破解难题,逐步形成党建带群建、群众共参与的“1+X”工作体系。2020年以来,刘黄社区共开展公益活动18次,完成为民服务事项13项,帮助解决难题19个,实现社区与共建单位互帮互进、资源优势共享,凝聚基层治理的有效合力。
6月,在社区共建单位界首市生态环境分局的帮助下,西城街道解放社区一个年久失修的公共停车棚焕然一新。解放社区位于老城区,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损毁严重,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户长反映情况后,社区及时与共建单位市生态环境分局协调,充分征询居民意见,共商解决对策。最终,112平方米的新停车棚拔地而起,原来杂乱的小区也变得整洁有序。
十户联治,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在砖集镇邱庄村土地复垦区,5户村民因宅基地问题产生纠纷,多年来一直摩擦不断。村委会虽多次从中协调,仍没有解决根本问题。2020年上半年,户长孟昭和、任金广了解情况后,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参与矛盾调解,仅几天时间就让5户村民“握手言和”,顺利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
据了解,砖集镇已经建立1个大网格、10个中网格、82个小网格、632个微网格的四级网格化治理格局,成立了632人的户长队、261人的义警队、34人的调解队、1368人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四会等乡贤人士的积极作用,听民声、纳民意、汇民情、解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促进了乡村和谐稳定。
群众参与,唱响基层治理“最强音”
近年来,泉阳镇王付全村坚持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打造“党建+自治”品牌,构建“镇、村、自然村、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和户长”五级组织服务体系,邀请“四会”成员、村民代表、志愿者和退役军人等兼任户长,代表群众为村级事务建言献策,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矛盾排查、平安创建、乡风文明等活动,最大限度发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做到“群众的事群众办,群众的工作群众干,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群众评”,形成党建引领和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现在,群众对村级事务知晓得更多了,对组织号召响应得更勤了,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更大了。在平安建设“雪亮工程”实施过程中,村民们积极响应,甚至有人拉着工作人员主动要求安装摄像头,最终该项工作仅用几天便全部完成。
在推进“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实践中,界首市共推选户长2708名,发展“江淮义警”2908人,培育“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1417人,选聘调解员606人,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志愿帮扶、邻里互助、践行文明乡风等活动。通过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多方协作机制,构筑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基层治理由“独角戏”转变为党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户长队伍和群众队伍的“大合唱”,助力社会治理在基层“生根发芽”。
(潘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