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 为脑瘫少年打开新生活的大门
2021-08-25 16:07:09

刚吃过早饭,长官镇王营村村民赵龙像往常一样到村扶贫车间里上班,从年前到现在他已经挣了3000多块钱了。对于患有小儿脑瘫的他来说,在扶贫车间里工作不仅让他学会了手艺,增加了收入,更重要是他通过自食其力,减轻了家人的负担,这让他每天工作都充满了干劲。

今年19岁的赵龙因为出生缺氧的缘故,患上小儿脑瘫。6岁走路,9岁上学,12岁退学在家,一直是母亲薛莲子在身旁悉心照顾。从不满周岁发现他的异常开始,薛莲子带着赵龙踏上求医治疗之路,河南、上海、江苏,听到哪有看脑瘫病的,都带着他去试一试。直到15岁,有医生说孩子发育基本定型,干预治疗作用不大了,薛莲子才甘心带他在家。走一步带一步,即使工作是这样,生怕他有意外。

“他第一次做的就不差,我让人带带他,很快就学会了,”工厂负责人张芳这样说。2014年10月,村里建的扶贫车间正式投入使用,一家藤编加工厂面向附近村民招工。因为离家近,工厂里的都是附近的邻居和亲戚,赵龙经常去工厂串门,开始是好奇,后来是感兴趣。有一次趁着工人休息的空隙,他也像模像样做起来。用加工好的藤条在已定型的骨架上穿插环绕,保持同样的形状和疏密。村民中手快的一天做俩,赵龙手慢,两天也能编一个。

“第一次他拿着工钱要给我一半,他有这个心我很感动,我没打算要。”薛莲子回忆赵龙第一次挣钱的样子,内心依然激动不已。“每逢节日,他会给我发祝福的微信。”“有时候工钱多给他几十,他会换了零钱退给我。”对人有礼貌,不占小便宜,赵龙的品行受到工友和负责人的认可。薛莲子说:“从小我就告诉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他心里透气,一听就懂,懂了就会去做。”

随着赵龙编织手艺越来越熟练,张芳给他报名参加县里的能工巧匠大比武柳编比赛。张芳说:“得不得奖不重要,让他开拓眼界,会更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

今年4月,市委书记李平到王营村调研扶贫车间工作期间,称赞赵龙身残志坚,自立勤奋,要求县里寻求医疗帮扶减轻他的病症。8月,安徽省脑瘫智障康复基地临泉骨伤医院为赵龙提供免费康复治疗。治疗后,赵龙走路不稳、话说不清、流口水等病症有望减轻。院方表示,治疗期间,会给赵龙提供场所,方便他继续开展藤编生产。

据了解,像赵龙一样在扶贫车间,通过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还有很多,比如陈集镇闫楼村的葛玉琴等等。2016年开始,我县在各乡镇街道建设脱贫就业车间,以产业带动村级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技能,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就业脱贫。截至今年8月,首批96个贫困村已建成扶贫车间97个,主要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企业75家,辐射带动726人就业。第二批285个非贫困村扶贫车间正在建设,届时村村都将有扶贫车间。


上一页:临泉县2017年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 下一页:乡村大学生 扶贫先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