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临泉县聚焦产业扶贫深耕“四带一自”模式
2021-08-25 10:32:39

近年来,临泉县结合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模式,实现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强化园区带动,突出特色扶贫产业。立足经济开发区、临庐产业园,协同3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最大化发挥园区产业辐射功能。依托农业现代产业园,将园区产业链重点向贫困村延伸,着重打造“一村一品”,打造贫困村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96个,带动3.2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户均收入6500元以上,疫情期间扶持产业达标1.52万户。借鉴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模式,建设村级扶贫车间,吸收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强化企业带动,构建多层帮带体系。财政对吸收贫困劳动者就业的经营实体进行就业扶持,补贴标准为实发工资的30%-40%。2020年以来,252家经营实体带动141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共增收888.05万元、发放补贴286.6万元。鼓励贫困户以现金、土地等入股,获得分红收益。成立扶贫基金会,发动企业认领项目、捐献基金、结对帮扶贫困村。

强化合作社带动,塑造农业经营新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贫困村至少引进或培育一个贫困户能参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示范合作社至少带动2户贫困户。目前,276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9698户,户均增收400元以上。

强化大户带动,探索共享增收途径。鼓励从事经营果林产业的大户,优先流转贫困户承包地,让贫困群众代管自家流出的承包地,既能获得土地租金,又能获得代管费、代生产劳务金等,30家重点带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人口498人。动员加工大户送订单、送材料、送技术,促进行动不便的贫困劳动者本地就业、居家就业,认定县级就业扶贫基地77个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235个,带动贫困劳动者就业2000多人。

强化自主发展,增强造血脱贫能力。依托村级脱贫致富联谊会、民情交流日,通过帮扶单位和村级组织谈政策、村内能人谈经验、脱贫户谈体会,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志气和信心。向贫困户提供菜单式培训,举办畜禽养殖、蔬菜种植、服装、家政等培训班,提升贫困群众增收技能。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户选择适合产业,并实施相应特色种植养殖奖补,疫情期间实施自种自养到户项目16023个,已兑现奖补资金2454.3万元。


上一页:【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贫困村“搬”出新景象.. 下一页:荆棘遍布 挡不住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