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区”发挥治理大作用
2021-08-25 16:20:41

  “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织密小网格,托起大平安”,“群众心里的小事,就是基层治理的大事”。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致力于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前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把社情民意转化成民生实事。


  党带群建十户联治。近日,砖集镇任楼村村民任金林一家人给村委会送来一面锦旗,感谢村委会及左邻右里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原来,任金林的儿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在他陷入困顿之际,了解情况的片区户长动员户区群众捐助。短短几天,86个户区捐款11万余元,解了任金林的燃眉之急,也帮助他一家人重塑了生活信心。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基层治理路径。结合当地群众居住区域特点,按照“居住集中、便于服务,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采取“连户型”“单元型”“巷道型”等模式,以户区为载体、“十户”为单元、户长为纽带,每户区推选1名户长,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陶庙镇赵庄村被细化成64个“小户区”,一批致富能手和德高望重、身体健康的老人成为大家推选出的户长,户长们的共同特点是热心肠人,热心社区公益、乐意为大家服务。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由户长带动和代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确保了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


  村民选出的户长能真正为村民服务。在田营镇庞庄自然村,户长孙明东在走访时,一些群众反映村道旁的路灯不亮,影响夜晚生活和出行,他便自掏腰包1000多元购买了5盏崭新的路灯,受到群众称赞。在田营镇吴桥东自然村悬挂的“党带群建,十户联治”户长公示牌上,不仅有户长的姓名、联系方式、户成员信息等,还附有便民微信码,群众只需拿出手机,通过微信“扫一扫”,就能即刻了解户长根据大家日常需求整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办理流程,还能查询疫情防控、医保缴纳、防电信诈骗等信息,方便又快捷。


  各村户长日常主动上门服务,通过全面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治安隐患,及时为群众提供全面、精准、有效的服务。通过建立“线上”载体,发布有关政策和便民服务信息,发布办理流程,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便民利民,实现“事在户区办”。这一精细化的服务举措,及时有效地回应了群众关切,妥善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回应群众关切把社情民意变成民生实事“根据大家反映的意见,村委会成员商议后,经多方协调,决定把修沙河大道拆卸下来的45盏路灯,安装在村北边的路旁,大家晚上出来散步不用担心摸黑了。”在光武镇黄寨村户长议事厅内,户长黄永俊正在向群众反馈村里改装路灯的情况,得到了一致认可。


  黄寨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408户58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599人,2017年底顺利实现村出列,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今年以来,该村积极落实“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村党支部的组织力,通过划户区、选户长,党支部带户长、户长带群众,开展小网格化服务。村里注重发挥老干部、老教师、乡贤、致富带头人和退役军人的作用,依托寨上书院读书会设立户长议事厅、乡贤理事会议事厅,坚持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干,共同营造乡风文明、环境整洁、邻里和睦的良好氛围。“户长是群众推选出来的,是群众信得过的人,同时也是群众的代言人。”黄寨村党总支书记黄李伟如是说。去年,村里群众因为修沙河大道放线、拆迁等问题引起了一些纠纷。户长得知情况后,主动到群众家里听取意见、收集民意,村委会在听取户长反馈意见后,通过沟通协调,改进了规划设计,工程进展顺利,群众也没怨言了。如今,黄寨村新当选的77名户长在村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矛盾排解、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助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织密小网格托起大平安“党带群建,十户联治”,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动管理下沉、服务下沉,实现了群众安全感提升、满意度提升。


  建立市、乡、村、组和户长(楼长)五级平安建设网格,最小的网格员就是“十户联治”的户长,以自然村为单元,以巷道为网格,每十户左右选出一名户长,目前,全市共选出村(社区)户长6080名,1名户长带领10户住家,做好邻里守望,互帮互助。市政法委组建了平安建设志愿者服务队,发展“江淮义警”2908人,培育“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1417人,选聘人民调解员606人,构筑成基层平安建设的坚强防线。


  如今,在全市城乡,“有事找咱户长”“跟着户长干”已经成为群众的口头禅。运行高效的户区、兢兢业业的户长、精准及时的服务,实现了户区服务充分对接、基层治理精准落地,同时推进了基层治理网络的有机融合,真正发挥“小户区”的社会治理大作用,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市通过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方式,逐步将“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固化为日常工作。群众关心的“小事”,就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大事”,村干部主动靠前服务,户长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加上各级党委政府开门纳谏,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全市基层社会治理态势持续向好,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节节攀升。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常态,确保长效。


  (张春 董鹏飞)


上一页:黄琦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 下一页:颍上县召开脱贫攻坚基层基础提升工作部署会暨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