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知道村里的大小事,很方便的。”代桥镇尹庄村的邰丽一边操作着“阳光村务”终端平台,一边微笑着给身边的群众解释。
当前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较多,村务“公而不开”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我市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全市18个乡镇街道建立了阳光村务网络平台,让村级“五务”公开更“阳光”。
“现在,每村都设立了阳光村务触摸平台,一键就可以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代桥镇民政所负责人季翠萍告诉笔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8个村组建了‘村组微信工作群’,实现了全覆盖。”
村组微信工作群以村委会为单位设立,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党员全部加入群,并尽可能多地吸收其他村民入群,实行实名制管理。微信服务内容包括村务公开、财务收支、村规民约、惠民政策、村项目建设运行情况等。每个群明确1名村干部为管理员,负责发布具体信息和日常管理维护,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设立1-2名监督员,由村监委会成员或驻村干部担任,对不认真履职的管理员进行提醒,并及时受理群众诉求。
“以前村务公开只是张贴在村室公示栏,外出务工的村民很难了解到村里的事务,对村里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干群之间总是横着一道坎。自从建了微信群后,不仅减轻了村干部的日常工作量,也让群众对我们更加信任了。”代桥镇张老庄村支部书记张兰芳如是说。
“以前,找村里办个啥事,找这个签字,找那个盖章,很难,有时候还捂着盖着,我们没有‘知情权’。”扎扒集村村民邰子敬一边“划拉”着手机,一边与笔者唠起了嗑。“现在办事讲公开,大事小事都要‘晒’出来,很透明,感觉受到了尊重,很有存在感。”
建立微信群,不仅保障了村民们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给群众交了明白账,一些政策咨询、困难求助等也方便多了。“我儿子出生了怎么报户口啊?”“小孩子首次参加医保,需要带什么材料?”“办理残疾证要什么程序?”村干部们都一一耐心地在群里给村民回复,村民再也不跑冤枉路,打通了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在群里说的、办的都是一桩桩‘小事’。”代西村村干部秦世界认为,“但老百姓利益无小事。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构成了家庭、集体和国家‘大事’。”
“通过微信群与群众唠家常、谈谈心,能够及时了解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增进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能够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让群众满意;能够及时与群众互动,增加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代桥镇宣传委员肖少华介绍道,及时了解群众生活中的难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答复和解决,不能当场答复和解决的,做好问题梳理清单台账,对应到人,落实责任尽快解决。
(桑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