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含苞待放、玫瑰吐出新蕾、郁金香争奇斗艳……金秋时节,位于阜阳市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春江花卉基地仿佛一片花海。
这个创建于2012年、全省规模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带动了当地20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只有带动更多人致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基地创办人、春江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一涯表示。
作为土生土长的阜阳人,王一涯曾在广州、上海等地打拼多年。在一次回乡探亲时,他了解到阜阳没有上规模的鲜花种植基地,城区300多家花店主要从云南、上海等地进货。由于运费高昂,当地花卉销售商难以扩大利润空间,在一些节假日还会供货不足,阜城“无花可售”。
“啥时阜阳的地里也能种出花来?”揣着这个念头,王一涯经过一番市场分析和考察,在2012年与两个合伙人一起投资了温室大棚种植花卉,开始回乡创业之路。“家乡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成本,都是吸引我回乡创业的重要因素。”王一涯说,更重要的是,政府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出台了很多扶持办法,增强了他返乡创业的信心。
作为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春江花卉基地能够一年四季不间断地满足市场需求,让当地不少农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阜阳市颍泉区王府营村村民杨玉军,在种植基地里承包了五个温室大棚种白菊。“我们种的花都是国外品种,外形漂亮,卖价高,一株白菊就能卖到四五块钱。”在基地农技专家指点下慢慢学会种花的杨玉军说,周边不少农民和他一样,纷纷来学技术和本领,也渐渐尝到了种花的甜头。
“一亩菜,十亩麦;一亩花,十亩菜。农民看到了种花的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专种粮食作物的传统观念。”王一涯说,企业让种植户以劳动力和技术入股的方式,免费承包花卉大棚,提供种苗、技术、保底价收购等一条龙服务,极大提高了当地村民种花的积极性。
派出技术人员免费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乡亲拓宽销路、提供足不出户的就业岗位……5年来,王一涯成为当地带头致富的名人,其公司被授予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他所创立的合惠合作联社引入“抱团”经营的理念,为本地小规模种养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难题,带动了当地青年创业。
如今,王一涯的花卉基地已成为AAA级旅游景区、阜阳师范学院产学研基地、安农大大学生实习基地,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他正在筹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田园综合体,计划于本月开门纳客。“国家有好的政策,省里、市里有一系列鼓励支持创业就业的措施,我们返乡创业真正做到了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王一涯说。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 高城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