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特别是2015年7月卫计委合并以来,持续加大投入,累计投资10多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床位2156张(2014年3706张,到2017年5862张);投资0.8亿元,用于乡村两级医疗设备的标准化配置;投入3000万元专项用于学科建设。同时,为提升县域医疗水平,积极开展对上医联体、对下医共体建设。下面重点从三个方面介绍。
一是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成效凸显
2016年6月,县委书记邓真晓带领县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等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到阜南县实地考察学习医改经验,指出临泉县要自行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在县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县政府印发了《临泉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领导组织,首先确定由临泉县人民医院与谭棚、艾亭、姜寨3家中心卫生院组建临泉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先行试点。2016年8月25日,县委书记邓真晓还参加了临泉县人民医院姜寨医共体单位成立的揭牌仪式,并现场召开了卫生工作座谈会。
在推进医联体建设方面,县委县政府领导始终高位运作、亲自协调、大力支持,从政策层面、建设用地、资金等方面等都给予了保障。积极促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泉医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临泉分院”、“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的建立。
通过医联体,在上级专家的带领下,县人民医院开展的临床介入治疗、产前筛查、放射治疗、血液病治疗等填补了临泉学科或技术空白,得到了市医学会的高度评价;医共体建设由于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分工,基层医疗机构在首诊过程中,对病情疑难、复杂、危重患者能够及时转往二级以上医院。2018年上半年,全县医共体共上转病人12114人次;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体制,降低了公立医院运营成本,减轻了患者、医疗机构、医保费用负担。
二是高规格医联体实现大病专家治
2017年6月2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临泉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组建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泉医院”。合作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定期向临泉人民医院派出专家团队,参与医院相关科室管理工作;根据临泉医院目前学科发展现状,先期进行肿瘤化疗专业、肿瘤放疗专业、泌尿肿瘤专业、血液肿瘤专业等学科建设;建立区域肿瘤诊疗中心,对临泉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提升肿瘤疾病诊疗水平;协助临泉县人民医院进行人才培养,开放绿色通道,实行导师制;协助临泉县人民医院进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申报与验收等。
2017年9月,临泉县人民政府将宋集中心卫生院交由阜阳市人民医院托管,设立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2018年,将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组建覆盖5个乡镇50万人口的医共体。通过托管,临泉县宋集中心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科医生的医疗服务。为了加强宋集阜阳分院建设,今年县政府计划投资1.05亿元,建设3万平方米的新院区。目前,分院新区选址已定,设计建设方案已通过论证。
2017年6月,阜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临泉县精神病医院签订托管协议书,派出专家医疗团队长期驻点临泉县精神病医院,开展业务指导、技术培训。投入100万元改造精神科封闭病区,增加病床80张。在市三院专家团队的带领下,临泉县精神病医院收治疑难重症精神病人的能力逐步增强。
为加强妇幼专科能力,临泉县人民政府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签订协议、将临泉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交给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托管,成立“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临泉分院”,8月份临泉分院过渡性诊疗开诊,省妇幼保健院临泉分院5.3万平方的新区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此外,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还分别与安徽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阜阳市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等16家三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医联体建设,引进了优质医疗资源,方便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全覆盖医共体力促小病就近看
2017年,临泉县作为新增医共体试点县,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3家创建二级综合医院的老集、宋集、鲖城中心卫生院牵头组建了5个医共体,实现了医共体试点全覆盖。
2018年,为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重新调整了医共体牵头医院(将社会办临泉泉河医院作为牵头医院),组建了临泉县人民医院、临泉县中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临泉分院和临泉泉河医院4个医共体单位。
各牵头医院积极选派骨干医生(393名)落实“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乡村医务人员(2018年已培训600余名)、派出技术骨干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按照医共体改革创新试点方向,经2017年10月17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由临泉县人民医院对鲖城中心卫生院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将鲖城中心卫生院作为县域一个医疗次中心进行建设,努力建设“中心卫生院管理圈”。在“五统一”、“五不变”的前提下,2017年 11月3日,临泉县人民医院与鲖城中心卫生院一体化管理正式启动。县人民医院选派10名医生(妇产科2名、儿科1名、外科1名、骨科1名、五官科1名、麻醉科1名、超声波室1名、检验科1名、内科系统1名)到分院相关科室开展工作,重点打造内、外、妇、儿等特色专科,全面提升鲖城中心卫生院综合实力,力争三年内真正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让鲖城镇及周边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夯实基础未病慢病抓日常
《临泉县全面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18年,医共体运行和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和转诊机制初步形成,做到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专家治、慢病有管理、费用能降低,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较上年度逐年上升3-5个百分点,县外住院人次占比逐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围绕工作目标,县卫生计生委将切实履行组织与监管职责,按照省市县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已出台的系列制度,继续落实月通报、季度点评、年终考核总结的工作机制。同时,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双基”建设项目的落实。3年内,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全部建设一遍、医疗设备全部更新配置一遍,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二是组织动员县域内所有的医疗资源,减少病人外流。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引导病人尽可能在县域内就诊、减少病人外流。三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好“预防为主”工作方针。落实“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融为一体,努力建设医防融合的新机制。
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大举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十分关切,我们必须继续改革创新,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力争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的各项预期目标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