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弹好文明实践“五线谱” 助力乡村振兴大战略
2021-08-27 11:15:33

2020年6月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临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以提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认识为突破口,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适应新形势、践行新理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营造文明社会新风尚,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截图_20200630175015_副本.jpg

查看详情


一、抓好党建的根本线,激发基层组织新动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是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一次有力检验。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提出了“以党建促创建,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理念,在工作的具体推进环节,提出“组织工作宣传化、宣传工作组织化”的执行策略。

临泉县城东街道张寨居委会按照“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群众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参与”的组织构架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组成的基本要求,由85名党员组成“政策法规宣传”“扶贫帮困”“卫生健康”“科技致富”“综治治安维护”“移风易俗”等6个特色活动小组,同时结合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活动小组还吸纳了乡贤五老、退伍军人、卫生科技、团委妇联、残疾志愿者等。张寨居委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逐渐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的良性发展势头,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展示了基层党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使命担当。

党支部书记梁涛说“抓好党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保障,党支部是各项工作的发动机,要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让党支部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微信截图_20200630175029_副本.jpg

查看详情


二、坚定走好群众路线,满足精神生活新需求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进入新时代,只有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走深走好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傍晚五点钟,临泉县吕寨镇陈小寨村覆盖全部自然村的大喇叭如期响了起来:“各位村民请注意,今晚七点在村部放映《中国机长》”。该村中心村有文化广场,各个自然村有小游园,这些都是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地方。每天村文化广场非常热闹,广场舞、太极拳、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儿童游戏,群众的脸上个个流露出喜悦。在村公共文化中心,也挂起了“文明实践站”的牌子,各类村级好人、道德模范、乡贤榜、星级文明户、学子榜、孝道榜立在广场显目处,彰显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文化广场还经常举办各类文艺志愿者活动、宣讲活动、心理咨询、阜阳夜话、乡村大课堂、道德讲堂等等,实践活动真正是走到群众心里。

陈小寨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刘源亲历了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动情地说,“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关键要走好群众路线,体现文明实践的主体是群众。既要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更要知道怎么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要把民心聚起来,不仅要干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事,还要讲得好,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

三、紧扣思想道德主线,营造文明社会新风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基层党组织要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思想道德建设的主线就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制观念,更好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端午节前夕,临泉县长官镇蕴华居委会“琴剑广场”的好人长廊内容又更新了,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看。蕴华居委会的取名来自临泉早期革命先烈张蕴华,他爱民如子、嫉恶如仇,被后人赞为“剑胆琴心”。两年前,该居委会因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里到处脏乱差,群众矛盾多、上访多,各项工作都落后。2018年村支部换届后,调整了新支部,从抓党员干部思想入手,加强了基层党建,通过走访调研了解群众,从抓群众最期盼的环境整治入手,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围绕“讲、评、帮、乐、庆”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性创建活动,该居委会的乡风文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居委会各类好人和文明户的当选率达到50%,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孝老爱亲与父母同住多了、邻里和睦多了、身边好人多了,高额彩礼和大操大办少了、矛盾纠纷少了、乱堆乱放少了。

居民韦国福感慨地说,蕴华居委会最大的变化是“乡风”的改变。韦国福从原来的贫困户,被居民推荐为“乡贤”,成为“乡贤扶贫扶志志愿服务队”队员。积极参与扶贫扶志的文明实践活动,以身说法,激励身边的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的斗志。

四、构建社会心理防线,适应社区治理新形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2020年5月30日,临泉县单桥镇“心理茶馆”揭牌仪式在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单桥镇“心理茶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依托,在单桥镇设置“心理茶馆”总部,在各村设置分部,其定位于“心理疏导、矛盾化解、舆情收集、社会救助”,现有值班志愿者30余人,定时定点免费接待群众,在心理层面对全镇村民进行心态调整与心理疏导。据统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善桥志愿服务队组织40多名各地心理学专家线上心理服务互动,吸纳了800名镇村志愿者参与,开展了28场专题活动,受众群众达84000人次。

单桥镇党委书记符心斌说“志愿服务从心开始,基层社区治理,要构建广大群众良好的社会心态,也要从心开始。建设平安单桥,把社区治理的心理防线建设好,才能更好实现法治、德治、自治的目标。单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心理茶馆”,就是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和实践创新”。

微信截图_20200630175051_副本.jpg

查看详情


五、筑牢环境整治底线,践行生态宜居新理念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重要方面,环境整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推进“三大革命”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临泉县的城乡环境治理是一个脱胎换骨的经历。曾经的临泉大地被戏称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处是脏乱差。而今,绿树成荫、沟河清澈、马路平直、鸟语花香,村庄内道路整洁,房前美化、院内整洁、室内干净。城乡公交全县开通,因地制宜“厕所革命”全域覆盖,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建设全域覆盖,中心村文化广场、卫生室、幼儿园全域覆盖,标准版美丽乡村全域覆盖。截至2020年,临泉先后获得“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第五届全省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临泉的新时代承载着230万临泉人民的梦想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临泉把环境整治当做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文明创建的底线工程来抓。经历了一处处陈年垃圾清理、一条条河道治理、一片片绿色廊道建设,环境变美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文明素质一下子提高了很多。目前到了常态化、规范化的管理阶段,林长制、河长制、路长制得到落实,星级文明户和最美庭院评选成为基层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在环境整治和文明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全县  16个镇、200个村被评为省市县文明村镇,占比达52%。

张新镇马大村妇女主任陈海英是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巾帼志愿服务小分队”队长,每周她不仅要组织本村“五老会员”和妇女代表到各个自然村开展清洁文明户评选活动,还要组织本村23名扶贫公益岗作为志愿者参与村级环境整治公益活动,也要联系环卫公司交办环境问题。她说,现在的环境整治,必须把群众发动起来。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村民都有了荣誉感,群众特别在意环境卫生,个个争做文明志愿者,家家争当清洁文明户,我们从环境美化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幸福是奋斗得来的”。


上一页:临泉庙岔疗毒记 下一页:临泉供电:扮亮窗口迎新年 服务客户我在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