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药书记载,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焦陂镇所产半夏药性纯正,为医者所重,以产地得名“焦半夏”。2018年,安徽焦半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焦陂镇,目前种植规模500亩。经检测,焦半夏所含氨基酸总量和种类以及麻黄碱与其他产地半夏基本一致,为这一高附加值中药材在阜南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返乡种半夏
7月上旬,记者专程来到企业位于焦陂镇三河村的焦半夏种植基地。远远望去,地上除了一条条盖着麦秸的垄沟外,看不到其他茂盛的植物。原来,半夏生长在夏至前后,过了夏至就进入倒苗期,地上部分最多只有一片叶子,覆盖在垄沟上的麦秸除了可以减少杂草外,也能为地下的半夏根茎提供阴凉的生长环境。
2018年初,在湖北潜江种了10多年半夏的朱利斌决定回老家创业。他先在焦陂镇三河村流转了70亩土地,试验种植名贵中药材半夏。
“半夏种植成本高,一亩地前期投入要两三万元,在国内种植500亩以上的基地只有几家。”朱利斌介绍说,半夏属于天南星目天南星科的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疖肿的功效。野生半夏产量一直较低,属于名贵中药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半夏药用价值日益重视,野生半夏难以满足中药材市场需求,人工种植半夏应运而生。同焦半夏一样,湖北潜江是潜半夏的核心产区,历史上就非常有名。当地有不少分散种植户,单户种植面积一般不超过30亩,朱利斌在湖北的基地的种植面积达600亩。
技术含量高
“焦半夏产自焦陂,但是,近年来当地难觅半夏踪迹,说明这种药材对种植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朱利斌介绍说,目前,公司主要依托湖北种植团队的核心技术,在焦陂镇三和、田铺两个村种植半夏500亩,面积仅次于湖北的基地。
焦陂的气候和土壤都适合野生半夏生长。不过,规模种植半夏首先需要改良土壤,在生长过程中还要使用专门研制的农药和有机肥。在基地北侧,是一座小型肥料场,里面堆放着来自阜南联美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菌渣、东北黑土。
“半夏生长期怕水淹,垄沟宽1米高20厘米,并间隔40厘米。”朱利斌用手扒开一处垄沟,在纤细的茎叶下面就是玻璃球大小的半夏根茎,看起来很像当地野生的荸荠。由于半夏的皮有毒,每年11月份收获后,要去皮烘干才能对外出售。由于管理得当,基地的半夏亩产量在500公斤到750公斤左右,8公斤新鲜根茎可以烘干1公斤干货,市场价120元/公斤,亩均收益4000元左右。
产业促增收
从2018年开始,半夏种植基地为当地不少村民带来就业机会,63岁的周建华和妻子苗玉侠是基地的常年工。“我们平时除草,11月份采收,工钱按1块钱每斤算,一个人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周建华说,这个季节主要是靠垄沟排水和除草,基本上天天都有活干,采收时一天要上工一两百人。
“半夏种植前期投入高,后期管理的技术要求也很高。目前,当地群众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来增加收入。”焦陂镇党委书记王敬辉说,焦半夏一年收一茬,采收时收大留小,一次种植可以收获8到10年,经济效益可观。
目前,焦陂镇正在打造“万亩焦半夏生态农业科技创意文化园”项目,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半夏种植面积增加到2000亩左右,通过“公司+农户”形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