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王家坝镇互助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1-09-10 10:57:05

 一、互助村基本状况

 互助村位于王家坝镇东北侧,北接于集,东与老观毗邻,和王家坝镇其他五村相邻。2006年由原互助、沈林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处于淮河濛洼蓄洪区,西离举世闻名的王家坝闸仅4公里。全村现有5个自然庄台14个村民组。全村总面积6500亩,其中,耕地面积3800亩,林地80亩,坑塘沟渠350亩,库外地1900亩,庄台面积270亩,农村道路及广场用地100亩。全村有886户、3858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后备干部2名,党员38名。村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经济作物有毛豆、香葱,特色产业有中药材、鱼虾养殖等。互助村2014年被列为非贫困村,当年贫困户共164户,600人,贫困发生率1.64%。

 二、脱贫攻坚总体成效

 (一)贫困人口脱贫

 互助村贫困户总数为193户827人。通过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2014年脱贫24户113人,2015年脱贫20户72人,2016年脱贫27户116人,2017年脱贫26户115人,2018年因病返贫1户5人,2018年脱贫40户178人,2019年脱贫49户210人,2020年脱贫7户23人。2020年底贫困人口已全部顺利脱贫。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

 互助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6年之前几乎为零,通过空壳村40万资金入股盛雪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有固定的入股分红收入,另外还有鱼塘发包收入、土地流转中介费等,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万元以上。

 (三)特色产业发展

 2016年以前,村特色产业发展尚不明显,2016年以后随着村产业扶贫政策的引导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逐步形成了毛豆、香葱、中药材、苗木花卉、稻虾共养为主的特色产业种养殖模式,截至目前全村稻虾共养面积已超过1100亩,主要农作物种植为中药材、毛豆种植。

 (四)村内面貌改观

 2016年以前,村主干道老化,坑洼不平,入户道路多数为泥土路未硬化,沟塘未清淤,路灯未安装,无公厕,庄台居民居住环境拥挤,生活环境脏乱差。2016年以后,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提高,这些短板逐步得到提升,互助村持续完善双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约20公里的道路硬化,沟塘清淤240亩,修建涵桥30座,同时还对5个庄台进行绿化;完成所有庄台自来水及污水管网铺设,村民饮水安全进一步得以保障,建设公共厕所13个,户改厕覆盖率超过90%,建设4座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房,生活污水得以集中治理整治;建设1个文化广场,一处老年服务中心和残疾人工作站,村为民服务中心配有农家书屋全天开放丰富群众生活。2016年互助庄台建设140平米新的标准化医疗室,解决农户就医难问题;安装路灯300盏,对庄台电网全部进行改造,互联网全覆盖。通过近年努力,村内基础设施目前已明显改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村覆盖,村电力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过拆迁、人居环境改善等互助村现已解决农户住房拥挤问题,从以前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到现在的净齐优。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及学习落实政策方面

 互助村坚持发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作用,增强村两委党员干部干好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以每月10号作为党员活动日,召集全村在家党员干部按时参加党员活动,集中学习传达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收集党员干部对本村发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反馈的问题。二是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主题》《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三是壮大村支部队伍,发展陈振新为预备党员,乔龙喜、梁士飞、陈利强、乔润东、陈跃武、乔冬林为积极分子,刘雪平、张艳、陈元立三位同志为本村后备干部。

 (二)持续推进整改工作方面

 对各级督查巡查反馈问题,我村及时研究部署建立问题整改工作台账,限时整改,以整改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提升,通过落实整改做好扶贫政策宣传讲解工作,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消除疫情影响方面

 1、通过“三送三问”工作积极指导农户备足生产资料做好春耕工作。通过联系县级农科所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农民加强田间农作物管理,镇农经站组织防飞作业员给小麦赤霉病免费提供消杀工作。通过精细化管理防控,小麦获得丰收。

 2、全面摸排务工人员信息,加强务工人员就业登记指导,协助有就业意愿但因家庭原因未就业的贫困人员安排公益岗位。对计划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及时提供交通便利。对暂时在家贫困人口,及时上门宣传介绍县园区招工信息。通过宣传引导,疫情期间贫困群众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收入逐渐得到稳定。

 3、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疫情期间,群众土鸡蛋、鲢鱼、蜂蜜等出现一定滞销,村委会组织收购贫困户土鸡蛋3000个、蜂蜜282斤、鲢鱼300斤,解决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

 4、针对新冠病毒问题:互助村两委干部全力以赴进村宣传政策,组织保洁员、消杀员全天候对本村范围内进行消杀工作,帮助群众购置生产生活用品。避免群众外出聚集,消除感染风险。

 (四)抗洪救灾恢复生产方面

 针对洪涝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为民办事解忧

 我村在互助庄台、崔楼陈郢庄台、合作庄台、沈林濛堤、沈林小庄台5个庄台,组建驻庄台临时党支部,向群众发放救灾物资,满足群众在蓄洪期间基本生活物资需求,在退水后指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先后向群众免费发放4000斤荞麦种、5600斤绿豆种,白菜种720袋、上海青320袋、青萝卜种220袋、胡萝卜种150袋。

   (2) 开发临时公益岗位,促进群众增收

 针对抗洪抢险及灾后恢复重建,我村开发了巡堤检查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等临时公益岗位,先后聘用了101名群众(其中贫困户95名)进行巡堤检查和环境卫生清理。工资采取当天结算,共向群众发放临时公益岗位工资44500元。

   (3) 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开发村公益岗位保洁员

 我村按照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使用相关规定,将村集体收益资金不低于30%用于开发村公益岗位保洁员,在我村193户贫困户中,摸排出5户有就业意愿但因家庭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开发村公益岗位,以每月500元发放标准进行发放,共计发放资金17500元。

 (4)社会扶贫

 2020年7月20日发生洪涝灾害后,江苏慈济慈善基金会向每家每户发放生活包两个、大米2袋、食用油1桶,保障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正常。

 (五)帮扶政策落实情况

 按照扶贫十大工程相关要求,积极推进各类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落地,落实发展特色产业;因户施策,实施完善精准帮扶措施,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1) 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14年以来,互助村始终重视完善村容村貌双基建设提升工作,已累计完成道路硬化20公里,建设完成一个文化广场,完成村卫生室新建和村室的改造等,村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安全饮水建设方面:集中供水,自来水普及率100%、水质达标率100%、供水保障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所有庄台均完成污水管网铺设,并建立污水管网处理站4处,实现了群众用水安全的目标;在水利工程方面,完成沟塘清淤50口,面积约240亩。在公共服务方面,村建立爱心超市帮助群众代销代购,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并建立老年服务中心、残疾人工作站和农家书屋等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2) 产业增收方面

 2016年以前,尚无到村到户产业扶贫相关帮扶措施,2016年以后陆续增加到村到户产业扶贫政策如:光伏、特色种养项目等开始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土地流转等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本村特色种植毛豆、中药材等1500亩;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产业稻虾共养1100亩、苗木花卉50亩,实现贫困户土地流转每亩年均增收500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指导并为贫困群众申报特色产业项目,从2016年至2020年共计帮助申报到户特色种养项目578个,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61.41万元。全村共118户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其中,户用光伏46户,集中光伏72户,户均每年增收3000元。

   (3) 就业扶贫

 采取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保洁员、光伏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户17户,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期间开发保洁员和巡堤员等临时公益岗位,带动101户。王家坝互助村永富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1户,阜南县贝丝诺服饰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4户,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2户。贫困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324人。          

   (4) 健康扶贫

 2016年以来互助村共有110户贫困户因病致贫,148人享受“351”“180”政策,2016年以来协助办理慢性病卡201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303人,对全村贫困户实施免费健康体检项目。从2016年以来,共为150户贫困户647人代缴新农合。

   (5) 智力扶贫

 2020年落实雨露计划及其他高等教育资助27人共81000元,高中教育补助11人共16500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88人共21188元,学前教育阶段补助19人共7600元。

   (6) 住房安全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部署要求,我村始终将住房安全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2014年为8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8万元;2015年为7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9万元;2016年为4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6万元;2017年为14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8.4万元,2018年为5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5.8万元;2019年对30户进行了居住条件改善,2020年还对部分贫困户房屋门窗破损进行改善提升,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实施拆危拆旧;2018、2019、2020年在居民迁建方面,按照迁建计划,全村共拆除房屋88户,已完成46户迁建户新房签约并全部交付,老房已全部拆除,拆迁面积5300万多平方米,2020年待迁户42户。全面提升了群众的住房安全。

   (7) 社保兜底

 2020年互助村通过申请村民评议共113户144人享受低保政策,6人享受五保政策,3人享受退役军人优抚政策、57人享受残疾补贴、24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8) 社会扶贫方面

 2017年至2020年安徽伟晔携安徽立地工程有限公司捐资助学帮助贫困户3户3人共捐助27200元。2020年阜阳深蓝眼镜店为4名贫困儿童佩戴近视镜价值200元。

   (9) 电商扶贫

 互助村利用爱心超市为群众代销代购,解决部分家庭农产品进出问题。

 (10)金融扶贫

 2016年以来协助30户贫困户贷款123.5万元发展产业扶贫,为贫困户每户年增收1万元左右。协助68户贫困户贷款134万元入股合作经营每户年分红3500元左右。

 四、特色经验做法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筑牢基层磐石。

 互助村有村两委干部5人,后备干部3人,驻村工作队3人,党员38人。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4岁,均为高中以上学历。配强建强村两委班子,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聚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夯实脱贫后劲。

 充分利用空壳村40万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中介费、村集体鱼塘发包等多种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16年之前的4.5万选派资金入股永富养殖场年增收0.3万元;到2017年,鱼塘发包240亩、土地流转400亩中介费、空壳村40万资金入股盛雪啤酒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7.524万元;2018年至2020年收入逐步稳定,达到非贫困村出列标准。

 (三)培育特色产业,拓宽脱贫致富路子。

 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一是全村共成立家庭农业经营主体10个,家庭农场1个;培育出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8人。

 特色种植,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产业。通过找路子拉动温州老板周作财、胡永森等到本村流转土地1100亩稻虾养殖,实现废弃长期无人耕种土地每亩每年为群众增值500元收入。2021年准备在本村投资120万,申请奖补80万、自筹40万建设农产品加工厂,进一步促进农户产业增收。

 (四)注重精神扶贫宣传引导方面。

 2017年以来通过开展入户走访、庄台座谈、农民夜校等方式对群众正面教育。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培育“懂政策、知感恩、会技术、守法规、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从智力上消除群众精神贫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

 五、下步工作打算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在做好疫情防控、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的同时,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对后续的工作进行了认真谋划,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征求了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1) 加强学习,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将按照上级党委部署,进一步做实做细工作。虽然已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但会持续动态管理并及时消除贫困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出现的新问题,确保群众继续稳定增收不返贫。

   (2) 抓好党建,健全村两委班子。

 计划配齐村两委班子成员至7人,提升村两委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村两委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继续建强党支部,吸纳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

   (3)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

 年关在即,疫情防控压力增大,我们将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严格落实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向广大群众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结合环境整治工作,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突出特色,打好乡村振兴基础

 乡村振兴首先在于产业兴旺,互助村将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毛豆、中药材是互助村传统特色产业,稻虾共养是近两年新兴的适应性产业项目。计划结合50亩苗木花卉做精做强传统特色产业加工。另外开发新产业,拟于2021年种植迷迭香30亩作为试验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1、 建议意见

 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以党建为抓手,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之时,继续做好后续帮扶过渡工作,努力宣传落实好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好政策,让群众更加满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家坝镇互助村委会

     2021年1月12日


上一页:阜南县:王家坝镇和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下一页:阜南县:王家坝镇郎湾村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