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王家坝镇和谐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1-09-10 11:00:27

 一、和谐村贫困状况

和谐村位于王家坝镇北侧约1.5公里,处于淮河濛洼蓄洪区,西距举世闻名的王家坝闸仅2公里。全村现有8个湖心庄台15个村民组。全村总用地6180亩,其中,耕地面积4632亩,林地300亩,坑塘沟渠755亩,庄台面积342亩,农村道路及广场用地151亩。全村有845户、417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后备干部3名,党员56名。村主要经济产业有毛豆、香葱、鱼虾养殖等。和谐村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当年贫困户共194户,575人,贫困发生率14.9%。

二、脱贫攻坚总体成效

(一)贫困人口脱贫

和谐村贫困户总数为189户607人。通过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2014年脱贫18户61人,2015年脱贫13户63人,2016年脱贫38户102人,2017年脱贫102户329人,实现了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36%;2018年脱贫6户、26人;2019年脱贫5户13人;2020年脱贫7户13人。2020年底贫困人口已全部顺利脱贫。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

和谐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6年之前几乎为零,通过结对帮扶,2017年村出列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7万元,顺利达到出列标准;2018年村集体总收益达20万元,2019年村集体总收益达46.9万元,2020年已达到68万元。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村级光伏电站、鱼塘发包、合作分红等。

(三)特色产业发展

2016年以前,村特色产业发展尚不明显,2016年以后随着产业扶贫奖补政策的引导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逐步形成了毛豆、香葱为主的特色产业种植模式,截至目前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1200亩,主要为大葱、毛豆轮作种植,其中现代化温控连栋大棚40.6亩。另外,根据蓄洪区适应性农业发展指引,已流转土地2166亩发展稻虾共养,增加土地产出。

(四)村内基础设施

2016年以前,村主干道老化,坑洼不平,入户道路多数未硬化,沟塘未清淤,太阳能路灯未安装,公厕也没有,庄台居民居住环境拥挤,生活环境差。2016年以来,这些短板逐步得到补齐,和谐村持续完善双基建设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约13公里的道路硬化,修建涵桥97座,同时还对7个庄台进行植树和绿化;完成所有庄台自来水及污水管网铺设,村民饮水安全进一步得以保障,建设公共厕所15个,户改厕覆盖率超过85%,建设3座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房,生活污水得以集中治理排放;全村累计已完成53口约300亩水塘的清淤;建设4个文化广场和1处村农机存放点,自由庄台新的标准化医疗室已建设完成,村级医疗服务条件更加完善;新建路灯321个,公共场所及所有庄台实现亮化。通过努力,村内基础实施目前已明显改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村覆盖,村电力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及学习落实政策方面

和谐村坚持发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作用,增强村两委党员干部干好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以每月10日作为党员活动日,召集全村党员干部按时参加党员活动,学习传达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收集党员对于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反馈的问题。二是建立村两委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三是壮大支部队伍,发展2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发展王诚梅、崔玲、郑玄三位后备干部为入党积极分子;四是按照组织部的要求建立五星级党支部,并建立集体经济示范村。

(二)持续推进整改工作方面

对各级反馈需整改问题,我村及时研究建立整改工作台账,限时完成整改,以整改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提升,通过整改做好扶贫政策宣传讲解落实工作,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三)消除疫情影响方面

1、积极指导春耕,备足生产资料。通过联系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民加强在田农作物管理,镇农经站组织防飞作业和小麦防虫药物免费供应。通过精细化管理,小麦今年获得丰收。

2、摸排务工人员信息,加强就业指导。对计划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及时提供交通便利。对暂时在家贫困人口,开展“三送三问”活动,及时上门宣传介绍县园区招工信息。通过宣传引导,目前贫困群众已实现复工,收入逐渐得到稳定。结合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合理开发保洁员、光伏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24个,至5月底,已发放工资6.58万元。

3、帮助销售贫困户农产品。疫情期间,群众香葱出现一定滞销,村委组织收购11户贫困户共计6100斤香葱用于庄台小菜园种植。

4、针对新冠患者张西平的帮扶

张西平治疗新冠肺炎所花费用均由国家承担,2020年,通过村两委干部和帮扶联系人,向该户宣传落实生产生活和看病就医方面的政策,积极为该户争取救助和社会捐助1万余元;村委帮助其住房进行修缮。对该户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扶贫等,通过以上扶贫措施,目前该户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已不存在问题,因新冠肺炎对其生产生活的不良影响已经消除。

(四)抗洪救灾恢复生产方面

针对洪涝灾害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民办事解忧。我村在自由、崔寨、马堰、东庄子、郎楼、解放、唐稍、郎老8个庄台组建驻庄台临时党支部,向群众发放救灾物资,满足群众在蓄洪期间基本生活物资需求,在退水后指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先后向群众免费发放2000斤荞麦种、1700斤绿豆种,为群众提供160亩西蓝花、辣椒、包菜等蔬菜。

(2)开发公益岗位,促进群众增收

针对抗洪抢险及灾后恢复重建,我村开发了巡堤检查员、环境卫生保洁员等临时公益岗位,先后聘用了168名群众(其中贫困户79名)进行巡堤检查和环境卫生清理。工资采取当天结算,共向群众发放临时公益岗位工资69670元。

(3)利用产业项目收益,补助特别困难群众

我村按照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使用相关规定,将产业项目收益资金不低于30%用于资助特别贫困群众,在我村189户贫困户中,摸排出79户老弱病残等家庭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向每户发放200元至1000元的补助金,共计完成发放33800元。

(4)利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扶贫

帮扶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发生洪涝灾害后,于2020年8月4日携爱心企业祥源控规公司和置地公司向和谐村捐助25万元用于扶贫救灾。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捐助米面粮油、蔬菜、被子、毛巾等生活用品,由驻庄台临时党支部及时发放给受灾群众,保障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正常。

(五)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按照扶贫十大工程相关要求,积极推动各类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落地,落实发展特色产业;因户施策实施完善精准帮扶措施,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1) 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016年以来,和谐村始终继续重视完善村双基建设水平,已累计完成道路硬化13公里,建设完成四个文化广场,完成村卫生室新建和村室的改造等,服务群众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安全饮水建设方面,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障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所有庄台均完成污水管网铺设,并全部重新铺设自来水管网,实现了贫困人口用水安全的目标;在水利工程方面,完成沟塘清淤53口,面积约340亩。在公共服务方面,通过帮扶单位支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多种手段,多方筹措资金,在自由庒台新建了一座1400㎡体育健身广场、在解放庒台建设了一座1100㎡文化广场,改建一处老年服务中心和残疾人之家。

(2) 产业扶贫

2016年以前,贫困户尚无产业扶贫相关具体帮扶措施,2016年以后各项产业扶贫如光伏、特色种养项目等开始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产业就业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一是特色种植毛豆、香葱等蔬菜1200亩;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产业稻虾共养2166亩、单体温控大棚40亩,实现贫困户土地流转亩均增收500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指导并为贫困群众申报特色产业项目,从2016年至2020年共计帮助申报到户特色种养项目541个,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29.3万元。建设60KW光伏电站1座,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7.7万元;全村160户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其中,户用光伏52户,集中光伏108户,户均每年增收3000元。

(3) 就业扶贫

多渠道增加贫困户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保洁员、光伏协管员、治安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户24户,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期间开发保洁员和巡堤员等临时公益岗位,带动168户。王家坝印阳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6户,阜南县贝丝诺服饰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3户,阜南县和谐兴旺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7户,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2户;劳动力转移就业30户。          

(4) 健康扶贫

2020年和谐村享受“351”、“180”政策273人次,总费用632708元,个人支付93978元,政策补贴费用538730元,481名困难群众享受代缴新农合和免费健康体检项目。从2016年以来,共有158户483人贫困户享受代缴新农合政策。

(5) 智力扶贫

2020年落实雨露计划及其他高等教育资助8人共24000元,高中教育补助8人共24000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57人共21188元,学前教育阶段11人共4400元。国家粮食局文化扶贫捐助项目6人共6000元。

(6) 住房安全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部署要求,我村始终将住房安全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2014年为6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6万元;2015年为7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8万元;2016年为2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4万元;2017年为5户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同时为17户申请了房屋修缮,帮助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0.2万元;2018年为1户改造了危房、37户进行了居住条件提升,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实施拆危拆旧;2019、2020年在居民迁建方面,按照迁建计划,已完成182户迁建户新房签约并全部交付,老房已全部拆除,拆迁面积1万多平方米。2020年还对贫困户房屋渗水、裂缝及门窗破损进行了修缮,修缮房屋20户,保障了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

(7) 社保兜底

2020年和谐村通过村民评议71户95人享受低保政策,10人享受五保政策,63人享受残疾补贴。

(8) 社会扶贫

2016至2019年帮扶单位原市城乡规划局协调爱心企业捐助172.9万元用于和谐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捐资助学;2020年帮扶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发生洪涝灾害后,携爱心企业捐助28.1万元用于扶贫救灾和捐资助学。

(9) 电商扶贫

和谐村利用自建村级农贸市场免费提供给收购大户郎克月使用,帮助农户销售香葱毛豆600余吨。

四、特色经验做法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筑牢基层磐石。

和谐村有村两委干部5人,后备干部3人,驻村工作队3人,党员56人。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3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配强建强村两委班子,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聚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夯实脱贫后劲。

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发展村集体产业。通过入股企业、大户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之前村集体经济的零收入增至2017年的10.6万元,2018年为20万元,2019年通过增加鱼塘发包和村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出租,村集体经济收入为44.6万元,2020年收入达68万元。

(三)拓宽产业道路,适应发展需求。

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一是特色种植。种植毛豆、香葱轮植种植1200余亩;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产业稻虾共养两千多亩、连栋温控综合性大棚40余亩,实现贫困户土地流转亩均增收500元;二是光伏电站扶贫。建设60KW光伏电站1座,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7.7万元;2019年2月在地城镇联村电站二区建设261KW光伏电站,增收20余万元;全村160户贫困户享受光伏扶贫,户均每年增收3000元。

(四)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就业渠道。

开发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保洁员、光伏协管员、治安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户24户,开发临时公益岗位带动贫困户79户;王家坝印阳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6户,阜南县贝丝诺服饰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3户,阜南县和谐兴旺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24户,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2户;劳动力转移就业30户。

五、下步工作打算

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在做好疫情防控、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的同时,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对后续的工作进行了认真谋划,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征求了部分群众代表的意见。

(1) 加强学习,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将按照上级党委部署,进一步做实做细工作。虽然已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但会持续动态关注并及时消除贫困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出现的新问题,确保群众继续稳定增收不返贫。

(二)抓好党建,健全壮大村两委班子。计划配齐村两委班子成员至7人,提升村两委党员干部干好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村两委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继续建强党支部,吸纳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

(三)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和工作。年关将至,疫情防控压力增大,我们将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严格落实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向广大群众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结合环境整治工作,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突出特色,打好乡村振兴基础

乡村振兴首先在于产业兴旺,和谐村将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毛豆、香葱是和谐村传统特色产业,稻虾共养是近两年新兴的适应性产业项目。计划结合40亩温控大棚项目,种植特色毛豆、香葱,做精做强传统特色产业;利用大棚养殖虾苗、鱼苗服务新兴稻虾共养产业。

五、建议意见

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以党建为抓手,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之时,继续做好后续帮扶过渡工作,努力宣传落实好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好政策,让群众更加满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家坝镇和谐村委会

                                                               2021年1月7日

上一页:阜南县:王家坝镇崔集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下一页:阜南县:王家坝镇互助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