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中考,父亲患病,正需要他时,他却在偏远的颍东区新乌江镇李土楼村忙碌着。那是个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2.11%,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作为全省第六批选派帮扶干部被安排到村里扶贫。
在他和村里人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李土楼村集体经济收入6.66万元,顺利实现村出列目标任务。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41万元;2018年收入23万元;2019年收入55.49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连年翻番。
他就是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现任颍东区新乌江镇党委挂职扶贫副书记兼李土楼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的鹿广军。
扶贫,要“对症下药”
驻村扶贫后,鹿广军最喜欢做的事,是和村里群众促膝谈心,聊生活、聊脱贫致富方法,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政策到户到人、落地生根。
村里82岁的仇屈氏在儿子死亡、媳妇改嫁后,独自带着4个孙子孙女生活,生活十分困苦。一天,鹿广军到她家时已近中午,他掀开锅盖一看,锅里只有5个馍。一个孩子告诉他,中午吃馍就白开水。看到这一幕,鹿广军的眼圈湿润了,更坚定了帮贫困户脱贫的决心。
贫困户李士强两个孩子上高中,无一技之长,生活拮据。他帮助李士强申请养羊和安装了户用光伏,每年增收5000多元。在他的帮助下,仇屈氏一家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李土楼村有种植红薯加工粉丝的传统,鹿广军和“两委”人员制定规划,发展村产业经济,积极争取扶贫资金65万元投资入股村两家粉丝加工合作社。五年来,通过订单回收带动群众种植红薯2000余亩,亩均增收800元,吸收入社贫困户200多户,用工近20000人次。两家粉丝合作社给村集体分红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
目前,李土楼村加大土地流转,220亩蔬菜大棚,100多亩瓜蒌和100多亩中草药已见效益,带动村民就地务工100多人,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万元。
治愚,得从教育抓起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进村后,鹿广军帮助村里60余名贫困生申请生活补助金、减免学费6万多元。
鹿广军还先后协调市教育局支持村里的华寨小学10万元校园建设资金;协商颍东区教育局为小学配备4套价值3万元的“班班通”,争取省电教馆资金1.5万元,投资100多万元建设1000多平方米综合教学楼。现在,华寨小学被颍东区教育局列入“小校小班”试点教学改革单位。
为了村里,鹿广军“舍小家,为大家”。2014年,鹿广军到贫困村帮扶时,他的孩子正在备战中考。他却二话没说,立即走马上任。2017年,正值省第三方评估验收时,已近古稀之年的父亲突发脑梗,情况万分紧急,鹿广军却不在身边。父亲住院半个月,他就抽空去看过一次。父亲出院时,鹿广军还在村里忙活。
鹿广军常说:“只有扎根基层,才能了解基层;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驻村以来,他获得诸多荣誉:2016年被颍东区表彰为“优秀帮扶干部”;2017年被颍东区授予个人三等功一次;2018年被评为“全市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18年被评为“最美帮扶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