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新风尚,济困正能量。践行同步走,携手奔小康。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防控疫情的同时,我市一群热心女士积极践行扶贫济困优良传统,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宣传推介和购买消费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产品顺畅销售,助力扶贫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直播带货推销优质农产品
“蜜香村的小油条,让你在家就能吃到干净卫生的食品,而且操作方便,不用自己和面,只需在油锅里炸一炸,香喷喷、又酥软的油条就能上桌……”4月17日晚8点,阜阳市妇联主席郭琳出现在一个网络直播间里,变身“主播”,手中拿着阜阳本地农副产品,向网友介绍说:“蜜香村是阜阳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品牌,优质的小麦粉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让你在家就能品尝到和酒店里一样的油条、麻团等美味。”
直播间里,郭琳介绍着,网友反馈也十分积极。“这油条看起来就很不错!”“我要买、我要买,这里买的比自己在网上买还便宜。”直播带货的成果令人十分满意,安徽蜜香村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影笑得合不拢嘴,作为一名女企业家,她也是妇联的一份子,受到疫情防控影响,产品滞销,如今,妇联主席上阵帮忙带货,她十分感谢。
“这样的直播给我们企业带来销量,对我们是雪中送炭啊。”刘影说,原本企业走的都是外销单,受到疫情防控影响,很多饭店没有开门,订单量也有所减少,这样的直播不仅仅能销货,还扩大了品牌知名度,仅一个晚上,就销出近千单。有了销路,她也有干劲儿继续生产,同时带动周边农户、贫困户就业,大家共同致富。
变身“微商”拓展销路
疫情之下,很多农产品严重滞销,许多农户看着辛苦种植的农产品烂在地里却无能为力。此前,贫困户李凤鸣和万治学看着地里的1000多斤大葱没有销路,心中万分焦急。颍东区编办副主任黄金铃和颍东区妇联帮了大忙,仅用6个小时,1400多斤的大葱就一售而空。
今年65岁的万治学是枣庄镇枣庄居委会吕庄村贫困户,夫妻俩共同照顾患精神病的女儿,一直靠种菜维持生活。去年发展肉兔养殖,临近春节准备售卖时肉兔又全部病死,损失较重。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受疫情影响,他们种的大葱销售也成了问题。颍东区区编办副主任黄金铃了解情况后,与颍东区妇联取得联系,先后在群内发起了爱心接龙,仅6个小时,1400多斤大葱就被妇联善良的姐妹们买空。
“大家都很热情,我们也愿意帮忙。”从了解信息到核实情况,再到对接网销、协调送货,看起来简单事情的背后,黄金铃十分认真,她告诉记者,看到老人辛苦种的葱没有烂在地里,她心里很开心。
在颍东,像黄金铃这样的“微商”有不少,为此,颍东区妇联特地成立了一个颍东妇干交流群,每一位妇女干部都可以将自己发现的信息上传到平台上,主动联系,利用微信交流群,在群内发起接龙,帮助农户销售各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近一个月来,销售了黄瓜、红薯、芦蒿、四季青、萝卜、草莓等农产品累计1万多斤,还有长寿花500多盆、散养鸡100多只,这些本来长势喜人却面临滞销的蔬果花卉等被送到几百个家庭中,成为一道道美味佳肴和文化生活的装饰品,同时也温暖了农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