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顾集镇于庄村扶贫双创车间,村民李星熟练操作着机器,一盘盘铁丝经自动化设备送丝、切断、捏弯后,一个个半成品衣架出现在操作台上,再经过浸塑工序后,就变成了市场上常见的精美衣架。
“上午、下午两个班,中午回去吃饭,晚上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在外漂泊多年的李星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在家门口上班,各种开支少多了,陪家人时间更多了,工资也没少拿。”
办厂生产衣架
5年前,收入渠道偏少的李星被当地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常年在外务工,但收入依然仅够养家糊口。第二年,村里同为贫困户的李济伟从浙江打拼回来。这位在浙江衣架厂家潜心学习多年的当地人,在不惑之年决定回家乡发展,带回了生产衣架的技术和多年积累的客户、渠道。
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经一年多筹备,2016年,李济伟在家门口创办的界首市龙辉日用品有限公司开业投产,主要生产各种类型的衣架。
创业之路无坦途,李济伟创业之初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启动资金少,我们想方设法节省开支。购买设备成本高,我们就到处寻找便宜的,然后自己动手改造。”李济伟说,没想到,为了节省成本而改造的设备还成功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设备问题解决了,市场却没有预期得那么好。“尽管有渠道,但客户不认可小地方扶贫车间生产的产品,我就带着员工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跑,一个市场一个市场推广,风餐露宿,遭了不少罪、受了不少白眼。”时隔三四年,回忆起当初的创业岁月,李济伟感觉如在昨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李济伟带领团队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走出了销售困境,企业效益日趋向好,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万元。2016年,李济伟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带动村民增收
曾为贫困户,李济伟理解贫困户的无奈与苦楚。决心拉其他贫困户一把。李星到扶贫车间工作后,李济伟手把手教他技术,李星很快就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平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2017年实现脱贫。
如今,像李星一样常年在扶贫车间务工的工人超过了30个,其中,有10多人是贫困户和已脱贫户。“一个人富了不叫富,我要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增收、一起奔向小康。”带贫增收的路上,李济伟信念坚定。
和不少企业一样,正当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持续多日的汛情。“生产基本没受太大影响,但销售市场遭受冲击很大。”李济伟说,企业发展再次遭遇挫折。
“无论遇到啥难题、多大的困难,我都要咬紧牙关挺过去。”李济伟说,不为别的,就为在车间务工的十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顾集镇于庄村党总支书记李俊表示,李济伟创业带动村民增收,为于庄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动力。
顾集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镇村将继续加大对当家产业的帮扶力度,协助申请更多扶持政策,促进企业稳定发展、逐步做大做强,让小衣架撑起更多村民的增收致富梦想。
(徐风光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