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带群建、十户联治” 破解基层难题
2021-08-25 16:05:10

  社会治理重点在末端,难点在基层。长期以来,基层社区治理面临任务重、需求多样化和基层干部人力不足等矛盾。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创新开展“党带群治、十户联防”行动,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群防群治,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保护群众参与热情、持续发挥群众作用,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调研,决定将该举措进一步拓展为“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机制,彻底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党建引领,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社区是真正为我们群众办实事呢,水改好了,淤清好了,路修好了,车棚也重新建好了。”昔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的小区如今变得干净整洁,居民脸上露出了笑容。


  近年来,西城街道解放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切实解决好居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该社区所辖6个小区利用现有网络平台,由居民代表牵头成立日常交流微信群,并在群里开展“网上点单,线下服务”活动。居民群众在线上提出服务需求,由社区党组织在线下协调予以解决。目前,已解决30户居民下水道不通、近200户居民照明难等问题,对小区30多处车子乱停乱放行为进行集中整顿。


  2020年4月,我市选择西城街道解放社区、东城街道刘黄社区和泉阳镇王付全村等9个群众基础较好的村(社区)进行试点,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结合群众居住区域特点,采取连户型、单元型、巷道型等模式,按十户左右划分户区,每户区推选一名户长,组织带领户区群众开展宣传教育、信息收集、平安建设、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各项活动,将户长培养成为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生力军。


  “群众自己选出来的户长才能得到群众认可。”东城街道刘黄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彭威峰认为,“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党建引领是核心,“户长”是关键。


  不把户长当干部用,不把户长当普通群众看,要把户长当成积极分子来培养,这是我市对户长的定位。全市在推选“户长”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由群众推选产生,并接受群众的检验。


  群团联动,拧成基层治理“一股绳”


  党员刘克是东城街道刘黄社区的一名户长,他不光自己热衷于社区的大小事务,还发动妻子和自己一起为工作繁忙的邻居接送孩子、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跑腿送餐,受到社区群众一致好评。


  刘黄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团结带领工、青、妇三个群团组织,搭建四个为民服务平台,与辖区单位建立“五联一共”大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治理。2017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120余场次,受益党员群众达30000人次,创建了爱心、暖心、热心、诚心、贴心的“五心”服务品牌,得到群众充分认可。


  据了解,全市选举产生的户长大都具备“有威信、有责任心、有热心、有能力”的共同点,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为将“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的工作模式规范化、制度化,我市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主要任务等做了明确规定。市委还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保障工作推进长效化,我们还通过积分奖励、以奖代补、推荐入党、纳入后备干部培养等方式对工作优秀的户长给予奖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不能胜任工作或因其他客观原因无法履职的户长会及时予以调换。


  十户联治,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界首好人、泉阳镇王付全村退休教师陈丙运在当地深受村民信任,村民们无论大事小事都会找他咨询,村民表示,陈丙运对他们的照顾和帮助比自己的亲人都要多。


  村民吴霞和王为明因为土地纠纷多年未能达成和解,寨东自然村户长王宗环多次反复上门做工作,终于让两家握手言和……此类事例在各村(社区)都有很多,户长们利用自身的威望和对村情村况的熟悉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户区”,这也是对“枫桥经验”的一种探索实践。


  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户长们的带领下,各村(社区)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多支志愿者队伍,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刘黄社区共有志愿者390名,根据志愿者特长组建红色党员志愿服务队、蓝色平安志愿服务队、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等7支队伍,结合党员活动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平安创建等开展形式各样的服务活动;泉阳镇王付全村依托10支志愿者队伍开展“我和党员共活动”“邻里互助、邻里守望”“我们的节日”“读书(思想)分享”等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李阔)


上一页:临泉单桥镇为民服务扬清风 下一页:王显义到颍上县新集镇蒋庄村扶贫帮扶点调研脱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