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第一批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近年来,界首市积极探索“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医健联合”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医疗体制综合改革新路径。
医防融合:医疗服务进村入户
天气炎热,忙碌了一天的李秀英感觉头有点儿晕,她拿出了镇卫生院发的智能血压计,打开开关,撸起衣服袖子,静静地量起了血压。
“高压156,低压98,您的血压偏高,请注意休息,两分钟后再次测量……”,智能血压计响起了语音提示。几乎与此同时,李秀英所在的光武镇黄寨村村医黄太文的手机也接到了提醒短信,在界首市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办公室内,系统自动弹出了警示。十多分钟后,李秀英的手机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智能语音提示她说,血压异常,反复测量三次后依然如此,请及时服用降压药。
“我们村室医护人员只有3人,而辖区有5620人,没办法都兼顾到。智能血压计能把高血压慢性病人群的血压异常情况反馈给我们,能针对性提醒帮助,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这大大缓解了我们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黄太文说,目前,村里已为重点人群发放了240支血压计,今后还会适时增加。实际上,在界首市,已免费发放这种血压计7000余台。这种依靠一台智能血压计连接起村民、村医和医院的模式,是界首市医疗改革新探索,打造医防融合升级版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界首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疾病预防放到更重要位置,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达到少得病、不得病的目的。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绩效分配为导向,将部分医保资金前移为疾病预防经费,实现防病、治病深度融合。医防融合的核心在于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预防与管理。
“我们在全市18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即在医共体内由1名村医、1名乡医和1名县级医生共同签约、共同履约。”界首市医共体相关负责人介绍,签约群众享受多项优惠政策,如转诊一站式服务、免费远程会诊、健康宣传等。老百姓在村卫生室看病,可以通过远程门诊直接连到市人民医院任何一个诊室,医生免费给病人看病。
医防融合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统计,界首市2019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3.83%,高血压控制率达82.45%,血糖控制率达78.93%,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服务基本全覆盖,重点人群做到了应签尽签。界首市也被授予“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
医养结合: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76岁的李雪云老人已经在界首市京安骨科医院康复养老护理院住了快半年了。“人老了,毛病就多了,在养老院很放心,有个头疼发热的都能及时发现,及时诊治。平时几个老姐妹一起聊聊天很快活,护理院还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我们一起剪纸、包粽子等,都很开心,像在家里一样温馨。”李雪云老人向记者介绍说。
2020年6月25号,界首市医养结合的集中养老服务机构“颐养佳苑”迎来了第一面锦旗。今年87岁的任氏初入院体检时,发现股骨颈术后因为没有及时康复锻炼,加上长期卧床、家人护理不当,导致骶尾部、背部、足跟部多处大面积压疮。工作人员当即联系外科医生前来会诊,进行清洗敷药。经过一个月的细心护理,老人的压疮逐步愈合,精神状态也日渐好转。
“俺妈送来之前还病了一场,当时医生都让我们准备后事了,要不是送到这里你们护理得好,我真是不敢想。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任氏的女儿对“颐养佳苑”良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充满感激。
目前,界首市共有医养康复服务机构31家,与乡镇卫生院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书》,设立医务室,配备医护人员,按协议为入住老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义诊、健康随访、康复护理等服务。
为更好地在医疗机构中开展康复养老服务,界首市医疗机构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均开设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开辟了“老年人专护区”,为入院就诊的老年人优先提供服务;界首市人民医院开设了“老年病专科”,设置床位80张,解决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同时,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结合“双基”建设工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疗康复功能建设,做好健康养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目前界首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0%,在此基础上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2019年对3500多名老人(侧重于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及服务情况进行了评估与监测。
在颍南植物园附近,有一个能容纳近3000户市民的小区,每天早上,小区内的群众都会来到植物园内锻炼。刚刚做完健身操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植物园是一个3A级景区公园,也是我市一座健康主题公园,园内建有健康步道、排球场等,是居民们早起晨练、晚饭后散步的理想场所。”
像植物园这样的群众性休闲锻炼场所分布在城区的每个角落。近年来,我市围绕全民健康,着力医健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界首特色的健康生活支持性环境,先后建设了天安路“健康一条街”、明珠公园“健康步道”、东茂游园“健康广场”、翰墨文化园“健康长廊”等,将健康和运动元素融入到“品质慢城,乐居界首”当中。
与此同时,不断丰富完善体育运动设施,根据全市已投放的体育健身设施使用情况,结合市民健身运动需求,向现有体育场、公园等处新增投放契合市民需求的运动器材,在辖区内的广场、居民活动中心酌情投放健身器材,对现有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换,充分满足市民的运动健身需求。
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构建全民健康新模式,我市专门成立了健康促进会,印发《界首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5年)》,开展“你健身,我买单”“你活动,我支持”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普知识,健身心”活动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建队伍,打联赛”活动提升职工竞技运动水平,会员由最初的5千余人发展到现在的近10万人,群众性体育运动正蓬勃兴起。
“为了使群众做到健康运动,我们还组织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会同卫生健康专业团队共同为群众开出运动处方,努力让群众快乐运动、科学运动、健康运动。”市文旅体局负责人说。
市卫健委负责人介绍,为构建多层次的“医健联合”全民健康服务模式,全市已经建立了市级健康服务中心、社区(乡镇)健康服务中心、小区(村)健康服务站三级中心,形成了综合监管、资源整合、服务功能齐全的城乡一体化健康服务网络。
(代艳中 王雨 安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