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桥镇代西村张屯自然村,有一个特别贫困的家庭,户主叫张田伟,51岁;妻子张春敏,43岁,两人生二女一男。张田伟患高血压,外出打工,连一个用他的单位都找不到,张春敏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夫妻二人经常吃药,成了村里有名的“药罐子”。
家庭几乎没有经济来源,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就是家中的几亩薄田,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家中三间小瓦房也是二十多年前盖的,早已成了危房,晴天屋顶漏阳光,阴天漏雨水,不得已,屋顶用塑料布盖上。一家人的生活很不容易,必要的开支,加上吃饭、吃药、孩子上学,甚是紧张,亲朋应酬更是无法谈起。
遇到孩子开学,学费这项开支只有向亲戚朋友开口转借,时间长了,因连续借债,亲朋见了他一家人,也有意躲避起来。张田伟时常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地流泪,他不敢让患病的妻子知道,不然,会让妻子病情加重。
然而,这样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却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张田伟的家庭情况引起了代桥镇党委、政府的关注,立即把他列入贫困户,享受贫困户应有的补助。政府拨的危房改造款及时到位,对房屋进行了改造,还帮其种植了5亩大豆套芝麻,小额贷款50000元投资两湾国家湿地公园发展基金,得了3000元利息……孩子上学,享受“两露计划”;慢性病吃药,享受“180”政策。各种扶贫政策的落实,让张田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更让张田伟欣喜的是,二女儿张喜梅今年高考考了理科550分,超出一本线63分,被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录取。日前,录取通知书也到了家中。
张喜梅上学也得益于扶贫好政策。她从小学到中学,镇政府、学校一路关注,一直在照顾,免除书本费、学杂费,还长期享受着贫困生补助。尤其是代桥中心学校张建超老师成了张田伟家扶贫责任人以来,每月家访至少两三次,关注着这家人的生活疾苦,替张田伟家想脱贫办法,向村、镇及时反映,争取更多的项目……为了张喜梅的学习,张建超亲自到界首一中找到校领导反映张喜梅家庭的困难,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高中学费全免。张建超还经常向张喜梅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道理,并以许多励志故事鼓励她。
张喜梅非常懂事、听话,处处体现出坚强与刚毅的性格,说话处事不卑不亢。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取得了高考好成绩。高考分数刚下来,张建超就领着张喜梅到一中找有经验的教师帮其填报高考志愿。
张喜梅的姐姐也是通情达理的孩子,宁可自己辍学,也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妹妹弟弟,还外出打工,把挣来的钱贴补家用。张喜梅的弟弟现在代桥中心学校八(3)班就读,成绩也很优秀,并得到张建超老师及学校的多方关照。
眼下,张建超忙得几乎吃不上饭,他和学校有关领导正在为张喜梅办理助学贷款、联系暑假工和爱心企业赞助……帮助张喜梅顺利步入大学校门。
(张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