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报道
大事记
志书年鉴
理论文章
专题片
典型人物
文艺作品
统计数据
重大工程
新闻发布会
文件资料
课题报道
出版物
个人作品
重要实物资料
网站首页
界首市汇总
全部栏目
新闻报道
大事件
志书年鉴
理论文章
专题片
典型人物
文艺作品
统计数据
重大工程
新闻发布会
文件资料
课题报道
出版物
个人作品
重要实物资料
最新文章
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前3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10月份我县经济运行情况
太和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1]
历史沿革
最美湿地巡护人——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党员陈万峰勇救落水儿童
喜讯!太和清音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四川吉峰集团来太考察
省医药设计院组织企业考察团到太和县考察参观
种桑养蚕助脱贫
邴集乡三和村是全市45个贫困村之一,为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目标,三和村积极与帮扶单位阜阳市经信委进行项目对接,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方案,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桑养蚕扶贫项目。三和村充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全村贫困户种桑养蚕,并成立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让村民抱团发展。..
2021-08-25 10:29
吕子平的脱贫梦
“没想到,我们还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楼房,做梦都能笑醒……”看着粉刷一新的两层小楼,吕子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吕子平是西城街道吕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肢体残疾,要照顾瘫痪的妻子,还要抚养两个读书的儿子,吕子平感到生活压力沉重,贫困的日子仿佛总也过不完。为了照顾一家老小,他只能在农闲时就近打些零工补贴家..
2021-08-25 10:28
庄稼活都交“农保姆”
9月15日中午,王集镇朱庄村村民杨翠荣,连午饭都没来及做就赶到了村部,一口气把自家10多亩地全填进了“大田农事全程托管登记表”。“把地托管出去,庄稼照样收,俺老两口子享享福,孩子在外打工也安心。”今秋,王集镇开始推行农事整镇全程托管。仅9月13日至15日,全镇就有两成半农民,和杨翠荣一样,通过签订协议,自愿将..
2021-08-25 10:28
便民大礼堂 宴席节俭办
9月6日,在舒庄镇大鲁村便民大礼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升学宴”,整个宴席简简单单摆了4桌,每桌不过9个菜,参加宴席的随礼只有五十元……随着农村婚丧嫁娶越来越讲排场,酒席档次也越来越高,甚至一些贫困户为了不丢面子,更是借钱办酒席。为了遏制这种不良习气,给村民减轻负担,年初,大鲁村成立红白理事会,设会长1..
2021-08-25 10:26
建强基层组织 打造和谐乡村
近年来,王集镇郝王村党总支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积极建强党组织,推进各项工作上台阶,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基层单位、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先进村,2016年被市委授予基层党建先进单位。强化目标,突出落实,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郝王村党总支始终以创建“五好支部、创一流业绩”的“双创”活动为..
2021-08-25 10:26
瓜蒌结出致富果
近日,笔者来到陶庙镇赵庄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只见瓜蒌藤架上藤蔓郁郁葱葱,一个个青色的瓜儿长势喜人。“虽然天热,但我站在藤架下干些拔草、打叉之类的活,并不觉得怎么热。”今年70岁的刘连海说,孩子外出务工,他自己在家干点活,既增加了收入,还减轻了子女负担,这多亏了刘顺才。原来,刘顺才大学毕业后做过建材生意,..
2021-08-25 10:25
脱贫路上携手同行
“昨天,我去走亲戚了,听邻居讲,你去我家找我了。”一大早,代桥镇刘寨村的贫困户孙全才就与妻子一起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主动找到帮扶干部秦国伟,告诉子女就业地变动,收入增加和前期获赠的4只脱贫“奋斗羊”生长情况。“还是我来找你吧,你太辛苦了,不能再让你跑空趟了。”“通过今年‘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
2021-08-25 10:24
乡风文明让美丽乡村“活”起来
上午十点,顾集镇于庄行政村李纥营中心村广场的亭子下,三五成群的村民正乘着习习凉风聊着家常。凑近了听,大家讨论的是谁家的媳妇孝顺公公婆婆,谁家的婆婆善待儿媳,还有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54岁的村干部李俊说道,“这几年,俺村不仅路面鲜亮了,民风这块大牌子也被擦亮喽,基本没有打牌赌博的‘闲人’了。”于庄村..
2021-08-25 10:24
泉阳镇千亩辣椒获丰收
又到了辣椒收获的季节,漫步在泉阳镇田间地头,火红的辣椒成为田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村民们纷纷穿梭在田间,忙着采摘辣椒。今年,泉阳镇辣椒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品种有艳红、脆皮、美人椒、朝天椒等,收购价格超过去年,出现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王晓峰是辣椒种植大户,今年种了70亩地的艳红和脆皮剁椒,由于肥水跟上、管..
2021-08-25 10:23
贫困家庭看病有了“私人订制”
弯弯曲曲的泉河,流经界首、临泉、颍泉三县交界处,自然形成了一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孤岛——代桥镇南季湾自然村。多年来,孤岛上的四五百名村民要想外出,只能通过渡船。看病求医,更加不便。如今,村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只要一个电话,医生就会主动上门。8月15日上午7时,河面水雾尚存,渡船徐徐向南季湾自然村驶..
2021-08-25 10:22
“大户带动”成为脱贫“新常态”
处暑刚过,在芦村镇小李庄村,“种地大户”路传涛的400多亩石榴套种西瓜地里,30多位贫困户一片忙碌,正在清理缠绕在石榴枝上的瓜秧和杂草,为旋耕机下地腾茬种香葱做准备。据村干部李庆明介绍,此地块共有1000多亩地,自民国时期,当地农民就有种植秋季香葱的习惯,近几年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的贯通,香葱远销江南多省,..
2021-08-25 10:21
扶贫坚持的理由
“还不止这些,十大工程你都没给我讲完呢!”七十多岁的温景毅打断了我的话。智力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我惊呆了,十大工程他居然如数家珍。温景毅是2016年拟脱贫户。去年对他家实施了健康脱贫,减少了医疗开支。产业奖补,养羊卖了钱又补了3000元。他家房子也是以前危改的,没花钱住上了新..
2021-08-25 10:21
贫困户危房应改尽改
最近一段时间,芦村镇穆寨村村民穆建立每天都沉浸在乔迁新居的喜悦之中。“搬离破旧屋,住进新房子,这在以前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穆建立说,以前住的房子破旧不堪,一到阴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真担心哪天会出问题。穆建立是一位残疾人,家里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也身有残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庭贫困,是村里建..
2021-08-25 10:18
扶贫车间拓宽贫困户就业路
为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新马集镇今年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96万余元,在马集、老王寨、王楼3个贫困村各建1个扶贫车间,并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车间内建设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线,有效拓宽贫困劳动力特别是留守人员的就业渠道。当前正值暑假,市场对儿童水上用品的需求量较..
2021-08-25 10:16
移风易俗“三字经”让乡风文明美起来
“新时代,讲文明,革陋习,树新风。婚喜事,简单办,高彩礼,伤情感。倡节约,莫攀比,心意到,笑开颜……”东城街道多措并举培树文明乡风,弘扬向善美德,重修村规民约,新编144字移风易俗“三字经”,通过简洁上口、好记易懂、群众明白的形式造浓宣传氛围。自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该街道出动宣传车辆、制作倡议书音频..
2021-08-25 10:15
贫困女上大学不再是梦
在代桥镇代西村张屯自然村,有一个特别贫困的家庭,户主叫张田伟,51岁;妻子张春敏,43岁,两人生二女一男。张田伟患高血压,外出打工,连一个用他的单位都找不到,张春敏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夫妻二人经常吃药,成了村里有名的“药罐子”。家庭几乎没有经济来源,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就是家中的几亩薄田,勉强可以糊口度日。..
2021-08-25 10:14
王集镇: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有人吗?王建民在吗?”“谁找建民呀?他正在捡鸡蛋。”日前,笔者来到王集镇建民养鸡场,脚上消毒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养鸡车间。养鸡车间宽敞明亮,偌大的车间看不到一个人影,更闻不到鸡粪的臭味。这时,一位中年男子端着满满一大塑料箱子鸡蛋迎面走来,此人就是王建民。王建民40多岁,..
2021-08-25 10:13
陈长炳:老党员争当脱贫排头兵
新马集镇申湖村的陈长炳是一名困难党员,儿子、儿媳早逝,撇下一个小孙子,妻子长期患有慢性病,经常要靠药物维持,不能操持家务,家庭负担较重。2015年,经过申请、评议等相关程序,陈长炳的家庭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是贫困户,陈长炳并不伸手等待政府救助,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现在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自己能干..
2021-08-25 10: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24/478
Copyright 2021-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指导单位:中共阜阳市委宣传部 建设单位:阜阳日报社
皖ICP备10016733号-3
网络举报中心